国家林草局西北院丨在云端守护青海沙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http://www.forestry.gov.cn/ 2023-03-16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在云端守护青海沙地

 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和青海省林草局启动沙化土地“天-空-地”监测体系

 

“以前,利用卫星遥感发现一些异常点位后,我们就要派人去现地逐个核实。青海省天遥地远,每个点位都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耗时耗力,效率低,成本高。”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所有资源信息全部纳入了监测体系,尽在掌握。

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以下简称西北院)建立的沙化土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而在这套系统的背后则是数字科技的硬核支撑。

                         全自动荒漠生态图

 

近日,由西北院承担的青海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成效监测项目正式启动,此次监测旨在借助最新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探索防沙治沙与科技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减少人为监测活动对封禁保护区保护成效的扰动,最大尺度反映整体变化状况,最快捷获取实时现地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对于不具备治理条件以及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按照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沙化危害状况和国家财力支持情况等分批划定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以下简称封禁保护区),2013年原国家林业局在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省(自治区)开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贴试点工作,以封禁成效监测作为评价项目实施效果、制定管理办法、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0年来相关省区开展了基于科学研究、基础数据收集、现地微观观测等方式的监测,通过总结经验和模式,查找问题和不足,为更好地推进封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青海省龙羊峡库区边缘分布的流动沙地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高质量要求,我国林草事业步入了信息引领、数据跑路、智能监测、科技作战的全新时期,智能化成为防沙治沙现代化治理的创新之路,是增强治理的科学性与精准性的先导。西北院和青海省林草局启动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封禁保护区建设10年来,以“高效运行”促“高质量”发展的首次创新,也是基础科研监测向智能实用性监测的全新尝试。“天”为基于高分卫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的遥感监测,掌握长序列荒漠植被生长状况及变化趋势;“空”为低空遥感无人机监测、工程区正射影和多光谱航拍、高大沙丘倾斜摄影及三维激光雷达动态等局域数据航测,了解大尺度地表状况和年度变化趋势;“地”为兼容多种传感器,实现气象、土壤、植被等数据高精度采集的全自动观测点,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时回传数据至云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植被盖度、NDVI、物候等参数的自动识别,并通过植被长势图像模块获取固定监测视角内“近、中、远”图像,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可视化。

目前,青海省已有封禁保护区12个,为定量评价封禁保护区建设成效,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及各地林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西北院专项技术组分别赴海晏县、乌兰县、大柴旦行委、贵南县等多个封禁保护区,实地踏查收集相关资料,精心筛选全自动观测点设备布设位置,综合考虑封禁保护区面积、地势、海拔、植被和移动信号强度等因素,分批次配置不同型号全自动荒漠生态观测设备,为全速推进青海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开好头、起好步。日前,青海省首台全自动荒漠生态观测设备在海晏县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安装落地,在全国封禁保护区中首次实现了监测的实时性和可视化。全自动荒漠生态观测点的落地及监测设备的平稳运行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构建青海省荒漠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的“先手棋”,标志着青海省荒漠生态保护及防沙治沙工作掀开了崭新篇章,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青海省木格滩工程固沙治沙成效

据介绍,下一步,西北院将深入推进青海省封禁保护区成效监测项目实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监测设备、翔实的监测数据、综合的分析方法开展多要素全面分析,真实反映封禁保护区建设成效,并与青海省林草局共同搭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完善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青海省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数字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封禁保护区建设的特点和监测需求,为构建统一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成效监测标准、监测方法以及智能化监测设备做好前期科学研究和技术储备,为更好地服务我国防沙治沙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