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黄采艺】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近些天来对本次湿地大会、对中国湿地保护大力、充分、丰富的采访报道,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很好的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和全球湿地保护共识。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采艺】今天,已经是大会开幕第二天。昨天我们隆重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视频致辞,沈跃跃副委员长出席并致辞。今天上午,我们又在美丽的东湖畔举行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揭幕仪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履约的非凡历程和丰硕成果。特别是刚刚结束的部级高级别会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黄采艺】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先生、《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女士,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司副司长鲍达明先生、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春峰先生,湖北省林业局局长王昌友先生,介绍大会阶段性成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谭光明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谭光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闻界的朋友,为报道好《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付出了辛勤劳动,刊播了很多报道,产生了很好反响。首先,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和执委会,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谭光明】备受关注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昨天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时开幕了。本次大会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契合《湿地公约》宗旨和各缔约方的愿望。
【谭光明】在这里,我先给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刚刚结束的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了《武汉宣言》,这是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这是一份凝聚各方共识、展示全球意愿的重要文件。我们将尽快把《武汉宣言》的内容提供给大家。
【谭光明】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视频致辞,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深刻把握了全球生态保护治理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主张,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的决心和责任,致力于为人类和世界创造更大的生态贡献和绿色福祉。致辞发表后,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我相信,习主席的致辞对于我们开好本次大会、取得更大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谭光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不久,习近平主席就出席本次《湿地公约》大会,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深厚的生态情怀和湿地情结。过去十年,习近平主席多次就湿地保护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谋划和安排部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推动下,各级林草部门认真履行湿地保护管理的使命和职责,用湿地之水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重要保障,用湿地之美为中国山川大地增色添彩,中国湿地保护和履约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谭光明】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组数据:中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占全球4%的湿地,承载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的主要需求。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同时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中国近十年新增和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居世界第一。中国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
【谭光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将湿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湿地公约》和《武汉宣言》,以新部署新举措,在推动全球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谭光明】一是科学有序推进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建设。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的规划部署,坚持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坚持国家主导、央地协同,有序推进三江源、黄河口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积极建设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有效保护途经中国的4条候鸟迁飞路线,为候鸟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园。
【谭光明】二是科学绘就湿地保护发展新蓝图。按照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改善。
【谭光明】三是科学实施湿地保护重大工程。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优先布局,组织实施30个左右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实现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实施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将治理任务分解到省,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
【谭光明】四是科学构建湿地保护法律和制度体系。完善以《湿地保护法》为核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制修订省级湿地保护法规,为湿地保护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总量管控、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修复、科学利用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发挥河湖长制、林长制的重要作用,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办法》《国家重要湿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谭光明】五是科学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指导深圳市打造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全面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监测评估和援外培训,为各缔约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和帮助。我先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黄采艺】谢谢光明副局长。有请穆松达·蒙巴秘书长做介绍。
【《湿地公约》秘书处秘书长穆松达·蒙巴】除了湿地公约内容之外,我看到《武汉宣言》强调了湿地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灾和风险预防、滨海保护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很高兴看到《武汉宣言》的发布。其强调的核心和重点是全面参与的重要性——包括青年人、非政府组织、女性、土著人民、各个社区,真正的社会所有行业的全面参与。我也看到了政府在加强立法保护湿地方面的决心,正如刚才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提到的,其中包括数据的收集,跟踪监控,技术合作,以基于科学的政策制定来实现全球湿地保护,履行湿地公约。非常期待在未来三年,开展紧密合作。
【黄采艺】谢谢蒙巴秘书长。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媒体。
【新华社记者】请问《湿地公约》秘书长蒙巴博士,您如何评价中国履约30年的工作,以及此次大会的积极意义。
【穆松达·蒙巴】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祝贺中国履约30年所取得的历史成就。30年的时间并不短,我们已经目睹了中国湿地保护方面的智慧和展现出的领导力。中国有64个国际重要湿地,现在还有新的国际重要湿地已经提交待批准,其数量无疑是惊人的。我们还看到,超过55%的中国湿地都以不同形式受到了很好的法律保护。这是非常喜人的成就。这周,我们还有新的湿地城市,这会促进湿地生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还想提一下的是,中国制定了非常宏大的目标,比如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其他的缔约方也可以学习和分享中国的方案,这也是很重要的。中国政府将1/10的土地都纳入了湿地保护的范围之内,这毫无疑问是宏大而重要的目标,也是其他缔约方可以借鉴的。我想说,我觉得从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湿地保护成就以及所设立的宏大目标和湿地保护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学习的有很多。其他的缔约方都可以学习中国的做法,不仅是其科学的方法,同时还有空间布局方案以及立法框架,促进全球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宏大目标。作为秘书长,我非常欣喜看到中国所展现出的领导力。
【黄采艺】谢谢蒙巴博士,请继续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国家印发了新一轮《全国湿地保护规划》,计划实施一批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请介绍一下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整体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谢谢。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 鲍达明】谢谢你的提问。过去十年,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科学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二五”、“十三五”实施规划,组织实施了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国家投入资金也达到190亿左右。项目实施恢复了一批退化湿地,改善了退化湿地生态状况,特别是我们也形成了各类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恢复的一种技术模式,调动了各地开展湿地保护的积极性,为地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提供了示范。
【鲍达明】我国湿地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湿地生态修复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系统治理、统筹科学施策,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鲍达明】一是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新一轮《全国湿地保护规划》,按照“双重规划”确定的“三区四带”,分析和明确了不同区域存在的湿地生态问题。按照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区域湿地生态治理的具体举措,目标就是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对重点区域,如:长江经济带、黄河三角洲、红树林、泥炭地等,还要编制实施专项规划。
【鲍达明】二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双重”工程和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为抓手,实施好三江源、若尔盖、三江平原、黄河下游、长江上中游、海岸带等30个左右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项目。采取近自然措施,实施泥炭沼泽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境修复、植被恢复、红树林生态修复,大力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鲍达明】三是全面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湿地保护修复模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生态产品全民共享。出台《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指南》等文件,对湿地修复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修复湿地后期管理和动态监测,确保湿地修复更加科学有效。
【鲍达明】四是全面优化协作机制。健全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形成部门合力,加强红树林、沼泽、河湖等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和管理。谢谢。
【黄采艺】谢谢鲍司长,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本次大会又提出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请问,国家林草局在红树林保护方面有什么计划和打算?谢谢。
【鲍达明】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实地考察时强调:“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鲍达明】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土三调显示,全国红树林面积2.71万公顷,是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
【鲍达明】2020年,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红树林分布5省区又新造红树林2878公顷。
【鲍达明】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执行《湿地保护法》规定的红树林保护专门条款,为严格保护红树林保驾护航;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将绝大部分现有红树林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继续大力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建设目前约有55%的红树林纳入了各类自然保护地。
【鲍达明】二是纳入林长制考核,将红树林保护修复的任务分解到县,落实到具体地块,将完成任务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按年度红树林造林合格面积的40%,对地方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
【鲍达明】三是强化科学修复,我们是用科学的修复方法来修复红树林,首先在红树林树种选择方面,我们都是用当地的、乡土的树种,防止外来来物种的侵害。制定《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规程》国家标准,按照《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手册》《红树林造林合格认定及成果应用规则》等,采用自然恢复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
【鲍达明】四是加强交流合作,我们创建了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了红树林监测评估中心,这次大会后还要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我们将以此为依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红树林保护培训,同各方交流分享红树林保护修复成功案例和经验。谢谢!
【黄采艺】谢谢鲍司长,请继续提问。
【湖北日报记者】本届大会参加范围广,影响力很大,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请问作为大会主办地,湖北如何借助大会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湖北湿地生态保护?
【湖北省林业局局长 王昌友】感谢你的提问!COP14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就放在湖北,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激励。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致辞,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保护湿地和自然生态的坚定决心和全民行动,发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风采风范和责任担当。
【王昌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的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加强湿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发挥湿地功能,增进湿地惠民,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保护湿地的巨大成就和坚定决心,发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风采风范和责任担当,同时为我们更好地推进湖北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王昌友】湖北是生态大省、湿地大省,拥有全国最大的江河湖库复合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全省湿地面积达174.6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先后实施长江大保护系列保护修复工程,湿地功能加速恢复,湿地生态持续向好。目前,已拥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国家湿地公园66处,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和第三位。
【王昌友】下一步,湖北将以湿地大会成功举办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全省湿地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昌友】一是进一步增强保护湿地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扛牢湿地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进长江大保护,维护好流域安全和生态安全,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王昌友】二是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及部门责任。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细化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协作,提升保护合力。建立考核及约谈机制,用好林长制、河湖长制等考核“指挥棒”,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进行约谈问责。
【王昌友】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体系。争取出台地方湿地保护法规,修订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和文件。建立省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扩大财政资金对湿地补偿的投入。
【王昌友】四是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智慧湿地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强化各级队伍建设,提升湿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王昌友】五是进一步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湿地。加快实施退化湿地修复,改善湿地生态功能。支持各地科学推进湿地永续利用,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赢”。
【王昌友】六是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合作交流。认真践行中国履约的各项承诺,借助本届大会搭建的良好平台,学习借鉴各方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高湖北湿地保护管理的能力水平,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湿地保护的湖北新篇章!谢谢!
【黄采艺】谢谢王局长,请继续提问。
【长江日报记者】请介绍一下《武汉宣言》的主要内容和起草情况。
【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春峰】为促进湿地公约实施,针对当前全球湿地持续退化和丧失的形势,在筹备这次缔约方大会之初,《湿地公约》常委会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工作组同意发布《武汉宣言》(简称“宣言”),以展示各方共同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湿地的积极意愿,工作组同意由中方牵头起草宣言。
【王春峰】从今年8月初以来,中方牵头就起草的宣言草案在172个缔约方中进行了3轮磋商,包括向参加高级别会的部长和大使们征求意见。中方认真研读了各方在磋商过程中提出的所有修改建议,对建设性意见予以了采纳。文本措辞尽量包容、平衡、兼顾各方关切,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文字力求简明扼要,最终文本得到缔约方普遍认可。
【王春峰】宣言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陈述各方对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公约实施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在共识基础上,为加强公约有效实施,各方愿共同采取的12项行动,涉及目标和措施,具体就不逐条介绍,请大家参看宣言中文版本。
【王春峰】总之,宣言是对各方促进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共同意愿和行动的汇聚,是向各国发出的号召,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体现了中方负责任大国担当和对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引领。
【黄采艺】谢谢王局长,请继续提问。
【中国科学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想请教一下我们谭局长,近些年,科学技术在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请问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科学家来攻关破解,谢谢。
【黄采艺】谢谢记者,这个问题我建议鲍司长来回答。
【鲍达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国家湿地保护和修复其实一直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和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支撑是保障我们国家湿地保护修复顺利往前走的一个很重要的决策性条件。这些年来我们科技部也好,国家自然基金委也好,咱们国家林草局的科学研究的立项也好,都把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作为一个重点领域。
【鲍达明】那么我们在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比方说红树林、沼泽、河流、滨海等等各类湿地保护修复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依靠的就是中国科学院系统,沼泽、湿地,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东北的农业生态研究所,湖水湿地我们有南京中科院湖泊所。
【鲍达明】总之我们的湿地做保护修复的时候都是有科技支撑单位和科技支撑方案在先行的。那么在科技支撑方面我们在高原湿地修复这一块还专门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的研究中心。
【鲍达明】在标准体系方面,现在整个中国跟湿地保护修复的标准总则正好是100项,其中23项是国家层面出台的行业标准或者是国家标准,其他是地方标准。在科技这个方面的管理共同推进湿地修复这方面是有章可行的。
【鲍达明】我们也专门成立了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有8个院士在领衔,有50多个专家都是我们中国湿地界顶尖的专家。在这里面我们的专业比如说生态修复是一类,调查规划是一类,科研监测是一类,气候变化是一类,湿地立法是一类,我们把他分成若干的小组分别开展不同的研究,我们也成立了国家级的湿地的研究中心,开展了研究。我们还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湿地保护修复的技术中心。
【鲍达明】总之我们国家是有相对比较完整的一套从科学院系统到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等来支撑这一个研究队伍,特别是去年的时候,西南林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湿地专业,这在我们湿地领域是头一次设立了一个湿地专业,这也标志了我们湿地的学科进入了我们国家的湿地学科建设之中。
【鲍达明】另外我们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湿地公约》中有科技评审委员会,我们充分利用《湿地公约》国际合作技术委员会机制,来为中国各类湿地保护修复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湿地保护方面多边、双边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交流的主要对象其实就是引进技术,资金对我们来讲并不是最核心的事情,我们就是想用最先进的技术,帮助我们来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我们同时也利用现有能力,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为他们提供科技上面的支撑。
【鲍达明】下一步的考虑是这样的,首先说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的支持,我们会按照原有的计划往前推,在这个基础上国家林草局有国家林业科技发展规划,特别是今年刚刚出台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其中专门对到2030年科学研究这部分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翻阅一下规划。
【鲍达明】在这里面主要研究的方面包括几个:第一,湿地生态系统演进规律的研究,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庞大的研究。
【鲍达明】第二,湿地与气侯变化的关系研究。虽然湿地和气侯变化很紧密,到底是一种什么紧密,科学化的描述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还有一个成型的研究。
【鲍达明】另外像一些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我们要去掌握,比方说红树林破坏之后很难恢复,那么采取什么技术去恢复它可以突破这个难题,比方说现在滨海湿地互花米草防治的事情非常难,被称为可能是滨海湿地中生态上的“癌症”,怎么治,因为消除难度很大,在这个方面科技支撑绝对离不开我们工作,我相信有科技在帮助我们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话,能让我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谢谢这位记者朋友。
【黄采艺】:谢谢鲍司长,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