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草科普 > 自然教育

不负初衷的承诺

2023-05-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野鸭湖,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因野鸭聚集而得名。

  野鸭湖是由河流、人工湖泊、沼泽和季节性泛滥地等多种湿地类型构成的复合型内陆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鸟类迁徙中转站,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内重要的鸟类驿站。每年春秋迁徙季在此区域内停歇、繁殖以及越冬的水鸟总数累计达百万余只,以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和野鸭湖的名字相得益彰。

野鸭湖雁鸭齐飞

  在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任职的许林,生于斯长于斯。原本从事记者工作的他,足迹踏遍延庆的山山水水,后受风土人情的感召,开启了专职野生动物救护和宣教工作生涯。

  他与湿地“双向奔赴”

  2007年,刚刚毕业的许林成为延庆广电中心的记者,彼时野鸭湖刚刚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野鸭湖湿地”)一年多。延庆是北京打造生态涵养区的重点区县,也是身为记者的许林进行采访报道的重点区域。

  和幼年记忆中割草放牧、植被荒芜的野鸭湖不同,许林发现:从1997年设立自然保护区到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的10年间,野鸭湖湿地开始逐渐显露它青山碧水、漫天飞鸟的一面。这里一年四季景观多样,冬春时的天鹅、大鸨、鹰隼,要么昂首鸣叫、要么翱翔天际;夏秋时觅食的鹤、鸥和鹭,穿行于芦苇荡中……没有哪一处不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美而受到陶冶。

  野鸭湖湿地的自然生态得到逐步恢复,植物种类和观测到的鸟类也在逐年增加。“那时的我,对于生态修复等领域还是门外汉。”在采访中,许林逐渐接触一些让他深受感动的保护工作者的故事:保护区第一任主任刘玉金顶着乡亲责难的压力推进保护工作、副主任刘雪梅说起野鸭湖眼里闪着的光芒、80多岁高龄老职工梁秋凤创作了《百鸟乐园在延庆》的书画作品,同时畅谈创作感想……

  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许林由心底产生了强烈情感并促使他决定转行成为一名保护人,看待野鸭湖湿地的眼光也开始发生改变:更多地从生态角度考量家乡之美、家乡之变。

  许林笑称这是他与湿地“双向奔赴的爱”。

许林下乡核查人兽冲突情况

  一腔热情转行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许林初时遇到了许多困难:缺乏系统专业的知识积累,缺乏野生动植物救护和湿地保护的经验,尤其让许林苦恼的不仅是救助站硬件极度缺乏,更是人员严重不足,缺专家、缺志愿者,很多专业上的“硬骨头”就靠着自己坐冷板凳的苦熬和苦读来解决。

  那时候野生动物救助站只有6个笼舍,功能单一。由于救助回来的动物大小都有,无法根据病因对动物进行隔离,有些大型动物因笼舍太小,没有安全感而撞击笼舍,造成二次伤害。为了更好地救助保护这些野生动物,许林参观比较成熟的自然保护区的救助站、查阅不同动物笼舍需求资料、搜寻动物救助讲座资源,开始大胆地对救助站进行升级改造。经过许林的不懈努力,现在的救助站建立了动物隔离区、鸟类康复训练区,对救助回来的动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收治救助程序。改造后的笼舍也变得更有安全感,针对性更强。

  许林说,动物受伤后的救助像是补救工作,但科普宣传工作更能从源头上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减少伤害行为。比起救助的跨专业工作,记者工作的经历让许林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宣传经验,本想着可以顺利开展,却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意料之外”随之而来。

  “我最初设想的宣传就是拿着精心制作的展板、宣传册到社区,我们讲,公众围过来听。”许林说,“可惜啊,一共就来了三四个人,而且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一个村民感兴趣。”

  这次的宣讲给许林带来很深的触动:如果宣传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没有建立起村民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联系,是不会产生真正的价值认同的。展板和宣传册里过于官方和生硬的语言,无法贴近村民的生活、产生共鸣。

  许林尝试着把宣讲内容制作成PPT(演示文档)或动画形式,将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包装”起来,用最直白平实的语言,将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生动地传递给每个村民。许林工作方式的改变,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和认同,他们成立了35人的巡护队,配合保护区完成全区疫源监测、联合执法、日常巡护等多项工作。

在野鸭湖越冬的灰鹤

  情与理 人与湿地都需要理解

  每年3月下旬到6月上旬、8月下旬到11月下旬,是北京地区可以目击过境猛禽的最佳时间。鹰、隼、鵟、雕、鸢、鹗等种类的猛禽,每年有一万余只路过北京这个世界猛禽迁徙的重要通道。

  许林这些年在野生动物救助站救助过的600余只野生动物中,就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雕和黑鹳,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各种鸮和隼近200只。

  一次,许林接到村民的电话求助救助一只雕鸮,上门后确认雕鸮并无大碍,初步判断是由于冬季食物短缺雕鸮到农户家找食物时撞伤。

  “如果动物无伤无病,我们就采取放飞处理。”许林介绍,“伤势轻的送野鸭湖救助站,伤重的就要上报到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一步救治。”救护了雕鸮后,村民和许林谈起家禽损失补偿问题。许林说:“村民依据普法学到的法律条款来找我谈补偿,我挺开心的,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有了效果。可是,要和村民讲清法律规定的补偿条件、补偿细则,特别考验工作人员的沟通表达和共情能力。”

  许林表示,在社区工作中既需要基层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耐心,还要思考用更好的方式解决村民的现实问题。“保护工作要考虑鸟儿,也要考虑人。对人和鸟都要讲情,人鸟和谐才是我们的目标。”许林说。

  2017年秋天,野鸭湖湿地首次创新性试种的粮田成熟了,这是一块专门为鸟类开设的“冬季食堂”,有针对性地解决食物短缺造成的人鸟矛盾。

  2021年12月3日,延庆区正式发布《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共收录延庆地区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30目95科450种,包含390种鸟类、38种兽类、22种两栖爬行类。其中,在野鸭湖发现的鸟类就有362种,约占北京地区现有观测鸟类记录的70%。

  未来与希望

  换成小朋友能够理解的语言,许林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中开展的保护宣讲活动颇受欢迎,爱自然、讲环保、保护动植物的种子就这样一点点散播开。2010年,野鸭湖湿地帮助康庄镇小丰营中心小学第一个成立了 “雏鹰野保队”。

  每逢假期,孩子们就会带上望远镜、鸟音收集器走进野鸭湖这个“没有围墙的湿地学校”,观测雕鸮如何捕猎一只鼩鼱,看两只天鹅体贴地互梳羽毛,听花喜鹊取食的声响,交上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许林和同事们已经坚持了10余年,如今来自小丰营中心小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每年有2万余名参与到“野鸭湖畔认鸟飞”“湿地百草园探秘”等自然大课堂中接受自然教育。

小学生学习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能够配合中小学生进入湿地开展自然课堂,野鸭湖湿地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在内部开展专业能力培训,培养环境教育解说员、野外教学站点解说员以及引导员;同时,联合区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教委及学校教师,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在高校的支持下,野鸭湖湿地开始为中小学校提供多元化的菜单式课程服务,还配合研发了视频、电子书、动植物图鉴和以野鸭湖湿地本地物种为主题的生态环保课程。此外,从硬件上,在园区内创建了多样化的供教学使用的站点,如观鸟塔、科普岛、种子库、标本廊等。野鸭湖湿地在近年先后建成“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基地”等科普活动场所,为广大青少年搭建良好的生态科普教育平台。

  “雏鹰野保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参与保护行动。让许林意外又欣喜的是,有些小学毕业离开雏鹰野保队的孩子又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野鸭湖的各项活动中来。

  许林希望通过他和这一代环保人的努力,能够帮助下一代建立起与自然的情感联结,养成自然友好的生活方式,更希望这些幼时参与生态保护的经历,能够成为鼓励他们成长为关注自然、关注生态保护的健全的成人。同样,孩子们的成长也反向激励着许林这样的生态保护人。(杨玉婷 核桃 文/图)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