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草科普 > 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在香港——基于郊野公园的自然教育

2023-02-1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郊野研习活动

  香港的自然教育,主要基于郊野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来实施。

  1970年,香港开始筹划郊野公园。这一决定和计划,让香港在快速发展中保住了宝贵的绿水青山。

  1976年颁布的《郊野公园条例》奠定了香港郊野保护及郊野公园的职能,明确提出郊野公园的用途包括自然保育、教育、康乐、旅游和科研;再加上数十年来的自然护理措施,造就了现在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荒野公园也成为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之所。

  如今,香港有24个郊野公园和22个特别地区。这些受保护的土地是由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简称“渔护署”)和康乐署共同管理的。前者负责管理郊野公园内的郊野径、自然教育径、树木研习径、游客中心以及自然中心、自然教育活动等;后者则主要负责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监察、管理和教育工作。

  郊野公园在自然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郊野公园划定后,如何妥善使用公园内的每一部分土地是规划的重点。香港的郊野公园主要按照休闲娱乐、保育、教育三大部分进行分区规划。

  为了加强市民尤其是学生对郊野的认识,并把关注保育和郊野公园的志愿者团体凝聚起来,当地政府决定把“保育”概念纳入学校课程,设立郊野公园游客中心、修建郊游径及自然教育径、为学校团体提供郊野活动计划及安排游览郊野公园等活动,并出版有关郊野公园的手册、书籍,推广郊野教育计划,让游客认识郊野的地理特色和动植物。

  郊野公园游客中心是市民接触郊野公园最初的窗口。资讯充足是郊游乐趣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设立资料完备,包括接待处、展览厅的游客中心是首要之务。

  香港郊野公园目前共有8个自然教育中心或游客中心,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郊野公园自然护理的认识。

  中心工作内容分为3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自然教育活动以及到校的宣讲活动;为公众提供自然解说以及工作坊;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

  渔护署的专职工作人员和600名志愿者提供自然教育活动的计划以及服务,每年可惠及28万人次。

  不同类型的郊野径

  香港郊野公园内各类郊野径长度约600公里,按照难度、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家乐径、自然教育径、树木研习径、郊游径、长途远足径5类,此外还有无障碍路线、地质路线和其他特色路线(如战地遗迹径、历史径、自然步道等),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时兼顾保育、教育和休闲娱乐的功能。

  目前,香港共有13条家乐径、15条自然教育径、34条郊游径、15条树木研习径和4条长途远足径。其中最短的大埔滘自然教育径只有0.7公里,最长的麦理浩径长达100公里,途经8个郊野公园(麦理浩径以热爱远足的原港督麦理浩爵士命名,他对香港郊野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曾说:山岭海滩属于大多数人,高尔夫球场和游艇则为少数人所拥有)。

  家乐径建于郊野公园内景色怡人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长度由1—3.5公里不等,坡度平缓。沿途设有标志指示方向,无论幼童或老人皆可在30分钟至2小时内轻松地走完全程。

  自然教育径一般是位于郊区的小径,沿途设立注有号码的标牌,简单介绍周围的生物及生态,旨在使游人对郊区的景色和动植物生态有更深的认识,在增加游人享受郊区乐趣之余,亦鼓励游人爱护郊野。

  郊游径是建于风景优美的郊区山径,长度不等,坡度亦不一,游人可沿途细心观赏附近景色。

  树木研习径是一条舒适易行的小径,沿途设有传意牌,为游人提供各树木品种数据等信息。游人在享受郊区乐趣之余,对植物及树木会有更多认识。

  长途远足径是贯通郊野公园的长途行山径。它们有不同长度、路段及难度,登山人士可分阶段和时间完成,麦理浩径就是其中一条。

  香港的郊野径有一套标识体系,向使用的游客提供游客信息、教育信息、安全指示、郊野法例等资讯。

  特别地区的环境教育: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例

  香港湿地公园于2005年根据《郊野公园条例》被划为特别地区,2006年对公众开放。这是香港首个以湿地为主题的公园,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地位的生态旅游胜地,展示香港的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强调保育的重要意义。此外,亦可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同时又能和米埔自然保护区互相补充,发挥保育和教育的双重意义。

  湿地公园占地61公顷,包括访客中心和湿地保护区。访客中心从不同角度介绍湿地的不同面貌、功能和价值。除了常规的文字解说、图片和模型,访客中心还设置了许多互动游戏,大人小孩均可参与。

  湿地保护区实际上是一片再造的人工湿地,经过谨慎设计和重新创造,力求接近天然状态,其中包括淡水沼泽、芦苇床、泥滩、红树林、草地及林地等多层次的湿地环境。

  保护区除了可以让游客全面了解湿地外,生态环境也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下保持平衡,为众多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的环境。

  步道途中设有一处名为“生态探索家”的讲解点,讲解员基于道旁的小池塘,以蜻蜓为起点,向游客介绍湿地小生境的生态系统,只要集中了三五位游客,讲解就会进行。

  香港湿地公园不但是全香港最大的生态补偿区,也是第一个专为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建设的人工再造湿地生境。目前公园记录273种鸟类、177种蝴蝶、56种蜻蜓、32种爬行动物、10种两栖类动物、10种哺乳动物和18种鱼类。在积极的生境制度管理下,生物多样性也会随着这片再造湿地日趋成熟而继续提高。

  近年来,香港郊野公园不断发展,服务亦持续改进——遍布全港各种类型的郊野径和郊游设施,管理站和游客中心的设置,湿地公园和保护区教育功能的深度挖掘,加上不同类型的活动,让游客享受郊野之余,也能加深对郊野的认识。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加大,推广以自然为本的深度游览方式,让大众更能体会到保护大自然的深远意义。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