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达到什么目标才能算大熊猫野化放归成功?
答:经过长期野化训练,使人工圈养大熊猫恢复野性,将它放归到大自然中,大熊猫能够适应野外的环境,并能正常健康生活,就算达到了野化放归的第一步目标;在自然界中,野化放归的大熊猫能与周边伙伴及伴生动物和谐相处,并能够规避个别掠食动物的威胁和寄生虫、疾病的侵袭,就算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如此,在自然界通过竞争,能够找到自己的中意伴侣,并顺利进行交配,成功产仔且抚育成活,进入持续繁衍的状态,这才是野化放归的最终要求和目标。
183.首次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培训是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进行的?
答:2003年7月8日,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
184.大熊猫“祥祥”是什么时候被正式放归野外的?
答:2006年4月28日。
185. 首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后放归的大熊猫叫什么名字?
答:这只大熊猫,就是“淘淘”。
186. 放归自然的大熊猫有多少只?它们在野外生活得怎么样?
答:中国从2006年开始实施大熊猫放归自然活动。到2018年底实施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活动8次,放归野外11只。
2006年4月放归的“祥祥”
2012年10月放归的“淘淘”
2013年11月放归的“张想”
2014年10月放归的“雪雪”
2015年11月放归的“华娇”
2016年10月放归的“华妍”和“张梦”
2017年11月放归的“八喜”和“映雪”
2018年12月放归的“琴心”和“小核桃”
其中“祥祥”和“雪雪”未能成活,通过采集的监测数据,专家判定其他9只实现了圈养大熊猫自然栖息地生存的阶段性目标。
187.大熊猫放归野外应注意哪些疾病?
答:放归大熊猫对野生种群的最大威胁,就是把疾病传播到野外,尤其是传染病,可能会给野生种群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所以,在放归前应明确放归个体是否健康,必须为此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而且需要注射所有人工圈养大熊猫曾经患过的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在动物园或繁殖饲养中心内,往往同时饲养着其他种类的野生动物,它们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都可能在动物中传播。生活在动物园的动物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并对这些细菌和病毒具有了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即便发生了疾病,也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但是,生活在野外状态下的动物可能从未接触过这些细菌或病毒,因此,它们不可能具有相应的免疫能力。
188.大熊猫野化放归要达到什么目标?
答: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目标是增加小种群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改善其遗传多样性,消除大熊猫小种群灭绝的风险;在大熊猫历史分布区重建大熊猫种群;在实现大熊猫野生种群长期续存的同时,为其他大型兽类的保护性放归提供借鉴,保持并恢复自然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地和国家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还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科学检测和研究,包括对栖息地利用模式、活动节律、觅食行为、肠道微生物菌群、激素变化和疾病的研究等。
189.大熊猫野化放归可以借鉴其他物种野化放归的经验吗?
答:目前,国外已开展了大量有关大熊猫近源种如美洲黑熊、棕熊等的野外放归研究,这为人工圈养大熊猫放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90.我国目前有哪些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基地?
答:目前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天台山野化培训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和楼观台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以及栗子坪大熊猫放归基地、大相岭大熊猫生态适应性放归基地两个野外放归基地。
191.现在已具备大熊猫野化放归的条件了吗?
答:综合分析,人工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大熊猫放归前期工作早已启动,2005年、2006年先后将大熊猫“盛林1号”“祥祥”放归,前者是抢救的野外大熊猫,异地放归后,已经有了生活领地。之后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祥祥”,虽然在放归不到一年后死亡,但为人工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探索了道路,这是大熊猫成功放归必须付出的代价。2012年10月11日放归的“淘淘”,5年之后回捕体检证明健康良好,说明母带仔野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192.世界上有多少国家正在开展大熊猫合作?
答:中国现与美国、日本、奥地利、泰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芬兰、德国、荷兰、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卡塔尔等19个国家23个合作单位开展了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外大熊猫71只,满足了国外民众观赏中国“国宝”的愿望,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提升了濒危物种保护能力、促进了国际间人文交流,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节选自《大熊猫201问》,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