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鹤北林区,提起戴福军的名字,可谓无人不晓。
退休前,戴福军是鹤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但让他家喻户晓的是鹤北局搜寻侵华日军物证小分队队长的身份。作为抗联文物“收集狂”,他一屋子的收藏,随便看决不卖,而且所有行为都是自发、自费的。
十四年如一日,戴福军带领一群兄弟风里来雨里去,爬雪山钻森林,坚持不懈寻找日军侵华的历史物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了解、铭记那段历史。
一份坚守一份执着
鹤北林区,是承载一段特殊历史的地方。这里既是赵尚志将军的殉难地,又是李兆麟、冯仲云、陈雷等抗联英雄战斗过的地方,更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14年、掠夺东北森林和黄金资源的重要基地。
戴福军从小生活在林区,深知这片沃土下埋藏着多少抗联英烈的故事,也掩埋着侵华日军累累的罪恶物证。也许是受父亲喜爱收藏的影响,戴福军也爱上了收藏,特别是对抗战时期的文物有着特殊的执着。
2007年,在抗联老英雄李敏的鼓励下,戴福军将心中埋藏已久的想法实现了——组建小分队,寻找当年抗联遗迹,搜寻侵华日军罪证。
这些年,从春天到入冬前,每个周末,都是小分队集中进山搜寻的时间。他们从家带点吃的,扛上各种搜寻、挖掘工具,进山一走就是一整天。
春天有草爬子“潜伏”;夏天有蚊子、瞎蠓、小咬大肆“围攻”;背着搜寻到的各种物品,翻山越岭、跨沟越水,有时踩到沟塘子里,水没膝盖,那水好像有“毒”,拔出腿,皮肤都是红的……搜寻工作的艰苦程度是许多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尽管如此,戴福军和队员们仍乐此不疲,坚持至今。
这些年,戴福军将所有的业余时间以及大部分的工资收入都投入其中。他的搜寻行动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鼓励。
所有藏品都是“非卖品”
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坚守,戴福军和队员们风雨兼程,曦出暮归。14年来,行车里程超过30万公里,徒步行走距离更是达到5.3万余公里。
搜寻之路有艰辛也有险情。车子抛锚在支岔线,几公里路程靠着队员们一点点将车推上主路,这都不算事。这些年,戴福军搜寻侵华日军罪证的足迹遍布双城、牡丹江、桦南、丹青河、兴隆、通河等20多处,每一个地方他都发掘到侵华日军大量物证。
戴福军的家庭并不富裕,多年来一直住在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平房内。单位了解他的情况,给他分了一户棚改楼。为贴补家用,戴福军的妻子退休后又到外面打工赚钱。
14年来,戴福军和队员们在鹤北共挖掘出日军生活用品、医疗器械、武器装备、电台及机械设备等10万余件,还发现大批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弹药库、卫生所、仓库、检修所等遗址。充分证实了侵华日军大量屯兵、疯狂掠夺资源、奴役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
有人想要高价购买戴福军的侵华日军物证,甚至开出了许多诱人条件,都被他婉言谢绝。对于自己的“藏品”,戴福军坚持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记住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目前,戴福军已经把他在鹤北局搜集的大部分历史遗物捐献给了东北抗联文化鹤北陈列馆,以表达一位林区老党员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侵华日军物证搜寻人,戴福军感慨良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关注未来,我们牢记过去;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因为受益无穷,我们铭记英雄。”(刘长见 记者王天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