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森林资源 > 综合信息

林长制让福建三明绿富同兴

2023-07-06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连续3年位居“中国绿都”榜首,获批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三明林票、林业碳票、基层林业执法“一带三”模式、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激励机制等创新做法得到推广……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福建省三明市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强林业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强有力举措。

目前,三明市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林长制体系,设立四级林长4751名,全面构建起林长履职尽责机制。2022年,三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激励。

林长管林

三明市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级林长,多次召开全市林长会议及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等重大事项,并签发林长令、带头巡林护林。

市林长办发挥参谋协调作用,创新森林资源清单、工作提示单、问题清单和工作督办函“三单一函”制度,点对点向各级林长、林长办以及协作单位通报问题、反馈情况。

同时推动实施“林长+司法护航”、林业执法“一带三”机制,打造“一林一警”“生态司法+碳汇”等新模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两年来,三明市县两级累计召开林长会议、专题会议160场,林长、副林长开展巡林200余次,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220余个。

依法治林

聚焦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三明市依托林长制,积极构建以林业站为枢纽的基层林长治理机制。

三明市深入开展林业站“八有”建设,创新护林员“四化”管理机制。全市130个林业站标准化率达66.2%,居全国前列,共聘用生态护林员2300余名,实现护林员巡护网格全覆盖。

同时加强林长制智慧指挥平台建设,建成市、县、乡,上连省级平台,下接生态护林员的智慧管理系统,依托巡护App全面联网林长制指挥中心,做到巡护轨迹可查询、实时沟通可视频、事件信息可上传、案件线索早处理。

在灾害联防联控机制上,三明市深化森林防火“双网双线”机制,出台违规用火举报奖励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禁烧制度,源头管控农事用火等重点隐患。深入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2022年消减疫情存量4.32万亩。

为加强涉林案件查处,三明市全面推行基层执法“一带三”模式,创新“局队合一、全员执法”机制,整合设立56个基层林业执法中队,实现护林员“岗哨发现”、林业站“技术鉴定”、执法中队“立案查处”与司法部门涉刑案件办理无缝衔接。全市涉林案件发生率从2018年起逐年降比约23%,近3年未发生大案要案。

产业兴林

三明市把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林长制年度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政策、资金、金融、科技、用林等要素保障,加快“青山绿”向“青山富”转变。

抓资源培育。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重点区域林相改造行动,实施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快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促进城乡绿化美化。2022年完成植树造林22.7万亩、森林抚育63.22万亩、封山育林18.79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抓产业增效。推动森林资源向国企、园区集中,向深加工环节拓展,增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特色富民产业,构建“一带三核多极”的笋竹精深加工产业布局。目前全市共有9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4家省级龙头企业,2022年实现规上林产加工产值958亿元。

抓林农增收。大力发展林药、林菌及沙县小吃配料等林下经济,做强花卉苗木、油茶等特色富民产业,带动从业林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做优森林康养产业,打造特色品牌,2022年森林康养营业收入超10亿元。

改革活林

以林长制为抓手,三明市推动各级林长解决林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动林业改革各项举措在基层落实落细。

林木采伐更加便捷。进一步落实放宽林木处置权政策,推广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蓄积量30立方米以下的林木采伐审批在乡镇林业站“一站式”办理,压缩审批时限60%以上。

林地经营更加高效。推行林权登记“共享联办、全程免费”服务,建立林权权籍调查质量联合监督机制,解决权属重叠、地类冲突等各类问题2.4万余个,带动林权流转48.6万亩,为林农节省费用445.1万元。推行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深化场村合作模式,新增合作经营森林1.9万亩。

金融支撑更加有力。出台《金融支持林改再出发的若干措施》,推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林权抵押贷款合同公证业务。2022年新增林业信贷15亿元,累计达173亿元。探索“国家储备林+林票”模式,新制发林票1.5亿元、面积10万亩。

林业碳汇更具影响。实施林业碳汇“三建两创”行动,创新“碳汇+碳中和”等应用模式,新开发林业碳票项目16个、碳减排量48万吨。(吴莉 江祎哲 阙秋凤 林章楠)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