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则是其典型代表,也是林业十大病虫害之一。油松毛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全变态害虫。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变态。
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油松毛虫危害以来,从未间断。1989年端氏、固县、台头、横河、中村、三交、同善等七个林场的油松人工林中发生油松毛虫面积达18万亩。油松国家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段峪河林场,近两年油松毛虫发生面积4.5万亩,涉及7个林班331个小班。每年5月份针叶被吃光,状似火烧,轻则影响树木正常生长,重则引起树木死亡,已形成严重灾害。
为了防治虫害,中条林局段峪河林场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观察研究工作,以求摸清油松毛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依据。经汇总整理与油松毛虫测报防控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多年的防控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油松毛虫的一系列行为特点和规律,逐渐摸索出了多种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3大行为特点
1、 食叶量大:一条油松毛虫幼虫食油松针叶400-500根,单株油松被啃食针叶三分之一,就会影响林木生长,受害严重的林分可引起林木死亡。
2、繁殖能力强:每头雌虫可产卵约300-400粒。
3、传播距离远:成虫一次可飞约40米,寿命5-7天。雌虫和雄虫最远飞行距离为30公里和80公里。
二、6个数学模型
1、从6月18日产卵开始至7月22日结束,历时35天;
2、从7月6日卵孵化为第一个幼虫开始至7月22日结束,历时17天;
3、自9月13日幼虫开始下树至11月17日结束(10月18日约96%的幼虫已经下树),历时 65天;
4、自3月9日幼虫开始上树至4月30日结束,历时53天;
5、自5月25日开始第一只幼虫化蛹至6月22日结束,历时29天;
6、自6月17日第一个蛹开始羽化成虫至7月15日结束,历时29天。
三、2个实用发现
1、白僵菌:在我国松毛虫防治中已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要求的湿度较大,一般多用于南方地区,所以多年来中条林局未曾应用。但这次在段峪河林场发现的白僵菌,属本地种源,适应性强,属中条山区首次发现。
2、寄蝇:在我国松毛虫防治中尚未广泛应用,此次在观察研究过程中发现油松毛虫蛹中有大量寄蝇幼虫出现,寄生率约40%。作为油松毛虫天敌,在山西省属首次发现。
可利用本地种源白僵菌、寄蝇,用家蚕作为替代品寄生繁殖用于油松毛虫防治。
四、3大类科学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法
(1)释放赤眼蜂:在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把握林间松毛虫卵与赤眼蜂相遇吻合性 ,分别在产卵30%、60%、90%三次释放。以寄生1-3天的新鲜油松毛虫卵为宜。适用于轻度危害林分。
(2)喷洒白僵菌:在每年5月中旬、8月中旬,在幼虫上树下树前半月,喷洒于树干或根基周围,适用于轻度被害林分,且空气湿度越大防治效果最佳。
(3)树冠喷洒Bt制剂:在5月上旬或8月份至9月份幼虫期,树冠超低量喷雾或喷粉,适用于中、重度被害林分。
2、化学防治法
(1)植物源制剂(苦参碱、阿维菌等)、仿生制剂(灭幼脲、菊酯类等):均在5月上旬、8月份、9月上旬幼虫期,树冠喷雾适用于中、重度被害林分。
注意事项:雨天影响;防止人身中毒;喷雾需在早晚气温逆差大时。
(2)烟参碱(植物源制剂):在8月至9月低龄幼虫期,树冠喷烟,适用于中、重度被害林分。
注意事项:雨天影响;防止人身中毒;喷烟需在早晚气温逆差大时。
(3)毒环、毒绳、粘虫胶等:在3月初幼虫上树前,设置于树干胸径处,适用于林木较少的旅游景点、寺庙等。
注意事项:一般浸菊酯类药物,不能用国家禁止的农药。
3、物理防治法
(1)灯光诱杀: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期。悬挂黑光灯于林缘处,收集成虫集中消灭。适用于轻、中、重度被害林分。
(2)捆绑草绳:在9月上旬,幼虫下树前,将草绳捆绑于树干胸径处,捆绑草绳宽度 50cm以上。捆绑草绳上松下紧,易于幼虫钻入(集中消灭),草绳需扎紧防脱落。适用于景点(区)、寺庙、办公区零星的树木。
(3)人工捡蛹: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期),树下捡蛹,集中消灭,适用于轻度被害林分;
(4)人工捡幼虫:在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幼虫越冬期树下捡幼虫,集中消灭,适用于轻度被害林分;
(5)塑料环胶带等阻隔:在3月上旬,幼虫上树前。将阻隔物设置于胸径处, 宽10-15cm左右。适用于树较大且较少的景点(区)、寺庙,办公区零星的林木。
此外,在日常的林业生产中,实施营林措施,逐步改变油松纯林为混交林,增强林分的抗逆性;创造有利于天敌憩息的环境,丰富森林生物群落,都是防控油松毛虫的长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