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熟泥仓溇湿地公园草木丰茂、群鸟翩跹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供图
今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当天,江苏省苏州市发布了《2021苏州市湿地保护年报》。年报显示,2021年,全市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面积23.4万余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从64.5%提升到70.4%,湿地保护率从50.8%提升到55.4%,两项指标均跃升全省第一。
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湿地资源丰富,有太湖、阳澄湖等400多个湖泊,长江、京杭运河等2万多条河流,全市自然湿地面积403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3。
近年来,苏州市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太湖生态保护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湿地保护“苏州模式”,建成湿地公园21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8个,划定湿地保护小区87个,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8%提升至70.4%,有12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全市鸟类种数增加了100余种,达到393种。2020年,苏州市荣获“第二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苏州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奥秘是什么?“苏州模式”到底有何创新之处?
打造湿地管理体系“新示范”
“为守护好江南特色湿地资源,让湿地保护有法可依,苏州市探索‘红线监管+部门联动+闭环管理’模式,以湿地红线为抓手,构建监管体系,加强全流程监管,走出湿地管理新路径。”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说。
2012年,苏州市出台《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创新增设占用湿地前置审核,认定重要湿地103个,其中省级15个、市级88个,占自然湿地面积93.4%。林业部门联合国土等部门把湿地红线与土地利用规划红线对接,完成红线落地上图,并衔接审批流程,形成多部门共同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苏州市在国内最早构建“天-空-地”三位一体湿地监管体系,每年对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面积变化动态监测,对侵占湿地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条例实施以来,共下发疑似变化图斑166个,行政处罚8起,有效遏制了湿地面积减少的势头。
冯育青说,苏州湿地保护还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规范闭环管理。林业部门加强与各部门协作,提前介入铁路、高速、轨交等建设项目,参与选线过程,共同优化线路方案,尽可能不占或少占湿地,现已办理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湿地审核10余件;制定占用湿地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规范验收手续,形成闭环管理,为湿地用地管理提供“苏州经验”。
打响湿地科研监测“新品牌”
近年来,苏州市依托太湖湿地国家定位观测站,开展湿地生态科研监测,科学指导生态修复,创新考评体系,完善湿地科研体系,取得显著成果。
苏州市探索建立湿地智慧感知系统,不断优化监测网络,布局100个鸟类监测区和20个水质监测区,长期开展系统化监测研究,全年采集数据达700余万条,逐步提升了监测、预警和预报能力。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太湖定位站连续3年在国家林草局考核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依托长期监测数据和试点研究,形成针对性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打造示范样板。”冯育青说。2021年,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部门指导天福湿地公园实施的栖息地修复案例成功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成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典范。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和常熟南湖省级湿地公园荣获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苏州市在全国率先设立“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用鸟类生物多样性等生物考评因子客观反映湿地健康状况。连续6年发布《苏州市湿地保护年报》,为考核评估各地目标任务落实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擦亮湿地科普宣教“新招牌”
苏州市创新“阵地+队伍+课程”模式,打造湿地自然学校品牌,培育人才队伍,研发科普课程,开展了观鸟体验、亲子湿地探索、学生科普调查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走进湿地、体验湿地,更好地保护和爱护自然环境。全市湿地公园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次,受益群众约30万人次。
2021年12月,张家港世茂小学成立湿地自然学校。学校依托毗邻的暨阳湖省级湿地公园,将课堂搬到了湿地自然环境,通过“学校+基地”模式,让学生们“亲自然、乐学习、爱生活、慧创造”。像这样的湿地自然学校,苏州市已创建了11所。湿地已经成为苏州市开展动植物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昆山天福、常熟沙家浜、太湖湖滨和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被授予“全国林草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学校”“精品自然教育基地”等称号。
守护绿水青山,让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的力量。苏州市创建“苏州昆山天福实训基地”,启动资质认证,已为全市湿地公园培养生态讲解员98名,同时为全国400余家湿地公园提供专业人才培训服务。
苏州市还以“科普+”模式,探索结合湿地资源、志愿者、学校教育等,研发特色课程,形成吴江同里22套“四季全覆盖”、常熟沙家浜“红绿新学堂”、昆山天福农耕文化体验等特色精品课程。组织志愿者编写科普读物和乡土教材,《苏州野外观鸟手册》荣获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结合学校学科教育,梳理“湿地+学科”课例200个,开展湿地课程70多期,不断开拓自然科普新发展路径。(张辉 毛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