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湿地保护 > 地方动态

河北生态蝶变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2023-07-1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夏天的白洋淀,碧波荡漾,鸟翔鱼跃。乘一叶扁舟驶进淀区深处,不时可看到多种水鸟或在水面嬉戏、捕食,或在苇海上空展翅盘旋。

6月27日,河北省林草局在对雄安新区白洋淀青头潜鸭监测时,再次发现了三四窝疑似青头潜鸭雌鸟与雏鸟活动情况。经向国内十几位鸟类专家发送照片进行鉴定,一致认定是青头潜鸭雌鸟携带幼鸟活动的行为。

这是去年7月2日后再次拍摄到青头潜鸭雌鸟与雏鸟在白洋淀活动的照片,印证了白洋淀已成为青头潜鸭的繁殖地,更表明了雄安新区成立6年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2022年8月9日举办的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拿出一本图册,逐页展示介绍美丽河北。他指着第一页说道:“这只小鸭子在学游泳,今年观测到,白洋淀已经成为青头潜鸭的家。”发布会上展示的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带娃的照片是2022年7月2日在白洋淀拍摄的。

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海滨和沙漠的省份。近年来,河北不断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各地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6月23日,在河北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省林草局组织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在进行鸟类监测时,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蓑羽鹤育雏的影像。这在河北尚属首次。

“在湿地公园内看到刚出生不久的两只鹤宝宝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在草甸悠然觅食,身上还是淡黄色的绒毛,软萌可爱。”河北省闪电河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聂明介绍。

在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身姿矫捷、体格强壮的华北豹前不久出现在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视频中。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20日,红外相机共采集到华北豹视频信息10多次。

华北豹是全球9个金钱豹亚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金钱豹亚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

驼梁地处河北和山西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2281米,是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最高峰,山上森林、灌木和草本植物茂密。2017年以来,驼梁保护区布设了100多台红外相机,重点监测大中型哺乳动物生存现状和变化情况。

“华北豹这样的山林巨兽是重要的指示性物种,它在驼梁现身且出现频率逐渐提高,表明驼梁生态系统向好、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稳定。”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李剑平说,“保护区内现有豹、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苍鹰、斑羚、鸢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

多年来,河北省持续实施燕山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太行山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11%提高到32%,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地。

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污染严重的劣五类提升至三类,水位稳定在6.5—7米,珍稀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繁衍。据统计,目前雄安野生鸟类达252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46种。近年来,唐山曹妃甸湿地、沧州南大港湿地、衡水湖、邯郸永年洼、滹沱河平山段等地都曾发现青头潜鸭的身影。

在曹妃甸湿地,东方白鹳、白鹈鹕、卷羽鹈鹕、疣鼻天鹅等“稀客”光临;在平山县岗南水库,有“鸟中老虎”之称的大型猛禽白尾海雕成群出现;每年春季,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较为开阔的林缘地带,“能歌善舞”的雄性黑琴鸡一边展开尾羽,一边发出持续不断的高亢歌声,借此俘获雌鸟芳心,上演一场场“比舞招亲”……

河北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忠介绍,近年来,全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重大工程,突出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等生态敏感地带和坝上“三化”草原治理、燕山-太行山生态提升、衡水湖等重要湿地保护、雄安新区生态修复、渤海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山川披上绿装,河湖碧波荡漾。

王忠表示,全省确定各类自然保护地278处、总面积达14034平方公里,占河北总面积7.43%。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全省超过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姚伟强 李硕)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