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曾经是水乡。历史上,北京市境内河湖纵横、清泉四溢、湿地遍布、禽鸟翔集。今天,翠湖、野鸭湖、汉石桥湿地、长沟泉水湿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拒马河,以及市区的玉渊潭、紫竹院湖、陶然湖、龙潭湖、北海、什刹海……一个个都是水清景美的湿地。
近10年来,北京市抢救性地保护修复一批重要湿地,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全市湿地面积稳步增长,湿地生态系统明显改善,发挥了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区域气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为首都增添了“湿意”。
北京野鸭湖候鸟迁徙季迎来百只大天鹅(视频来源: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
北京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资源
根据2020年度“国土三调”调查成果,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口径统计,全市湿地面积为6.21万公顷,与2007年和2018年两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相比,湿地资源面积分别增加1.07万公顷和0.34万公顷。湿地地类包括灌丛沼泽、内陆滩涂、森林沼泽、沼泽草地、沼泽地,湿地归类地类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干渠、水田。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
截至2020年,北京共记录到湿地野生动物5类23目36科202种。包括麋鹿、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16种。在湿地鸟类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3种,属国家II级保护的11种。湿地植物(湿生、水生植物)70科206属369种。
北京房山十渡镇六渡村拍摄到的黑鹳
湿地管理
为了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北京市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建立了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将多部门有机联系研究解决湿地保护的有关重大问题;设立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湿地日,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专属“湿地日”的城市;建立湿地保护专家咨询机制;发布统一的北京湿地标识;设立了最严格的占用湿地审批程序等。
北京门头沟雁翅九河湿地
北京密云水库
10年来,全市共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共计47块湿地列入市级湿地名录;先后起草出台《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湿地监测技术规程》、《湿地生态质量评估规范》、《小微湿地修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4部;编制发布《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建立了基于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湿地资源监管模式和工作长效机制;将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纳入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推动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等考核指标纳入林长制考核。
北京通州东郊森林公园
湿地保护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遵循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林水相依的原则,将湿地恢复与建设任务纳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结合河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中小河道生态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在中心城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小微湿地和雨洪湿地建设,完成了西城区西海湿地公园、亚运村小微湿地建设;在平原地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构建“林水相依、林水相融、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交界地区,推进延庆野鸭湖、密云穆家峪、大兴长子营等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生态保育,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功能。“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