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是浙江造林先锋树种,全省松林总面积超过5000万亩,几乎占浙江省森林总面积的一半。
对松林而言,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潜在威胁,其致病力强、发病速度快、传播方式隐蔽,“一株即成灾”,危害程度极大,治理难度也大。
自2021年开展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以来,浙江省牢固树立必防必控的决心、可防可控的信心和全防全控的恒心,以林长制为统领、以数字森防为关键,倒逼疫情防控体制机制重塑、流程再造,五年攻坚行动已实现重大突破。
以林长制为统领实现防控突破
每到春秋松材线虫病普查和巡护重点期,头戴三色头盔的巡护队伍就会出没在温岭市的松林里。他们由除治队伍、监理单位和管理主体三部分人员组成。
及时发现疫木并根据现场情况立刻处理,是防治队的日常工作。“2023年,温岭市全年疫木安全利用11096吨,全省疫木除治抽样检测整体合格率达94%。”温岭市松材线虫病防治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松材线虫病传染极快、危害极大,一棵松树染病如果得不到及时、彻底清理,极易蔓延成灾。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元凶”之一,喜欢选择健壮松树取食、补充营养,而它携带的松材线虫病能让松树快速致死。
2021年,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同一年,浙江省印发《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方政府负责制,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纳入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并作为林长主要任务之一。
由此开始,浙江省以林长制为统领,一场面向松材线虫病发起的战“疫”行动拉开大幕。
浙江省连续多年召开省总林长会议,印发总林长令部署推动,压紧压实地方政府防治责任;各级林长亲自谋划、靠前指挥、认真履职,累计巡林1351次;将疫情防控成效纳入各设区市政府年度考核;全省累计投入各级资金20多亿元,引导1600多家企业、2.5万余人参与防控工作。
近3年来,通过有效防控,大幅压缩疫情规模,浙江历史性扭转了松材线虫病不断扩散的势头,实现防控突破。
2023年秋季普查显示,全省疫情发生面积430.8万亩、因病致死松树153.2万株,较2020年分别下降304.0万亩、368.2万株,降幅分别为41.4%、70.4%。
拔点清面成果远超预期。成功拔除县级疫区5个、乡级疫点124个,有4个疫区、149个疫点和4.8万个小班成功实现无疫情。
以“数字森防”为关键实现精准防控
疫木怎么找?防控质量如何保证?进度怎么抓?
松材线虫病治理难度大。如果仅凭一线管护员巡护,发现大面积成片枯死松树并实施治理、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只能算走出了防控第一步。“数字森防”,智能化管理才是实现精准防控、高效防控的关键所在。
2021年9月,浙江启动“数字森防”应用场景和移动端建设,为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落实到点、精确到株提供保障。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数据一端口录入、一平台流转、全省域共享。管理人员可实时对发现疫木、上报疫情、疫木清理、检查验收等环节溯源追踪,并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发现各类潜在风险,实现松材线虫病全链条闭环智慧管控。
运用图像合成、AI识别、栅格切片等高效算法,大大缩短了林地疫病研读时间,50万亩林地的判读时长从1周缩短到1小时,实现普查、除治、注药、抽检等数据全部精准到株,形成防控数字“一张图”。
在浙江2023秋季普查中,高达95%的死树由无人机发现。
探索数字技术赋能防治工作,为浙江松材线虫病防治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数据录入后,数字森防系统可根据数据构建模型打造“森防大脑”。通过对汇集的7600多万条数据进行大数据运算,做到实时监测预警、全程跟踪评价,为研判形势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财政等部门借助“数字森防”细化颗粒、全程留痕的技术能力,根据除治数据调整资金保障和招标时间。与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全省提前50多天开展集中除治,有效缓解春节、采茶期间用工荒问题。
严防死守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防治松材线虫病,浙江行动早、经验多。早在2009年,浙江就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
浙江也是最早开始采用打孔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省份。松树打孔注药有指标、有档案,也有对应的考核奖惩办法。5年攻坚行动以来,全省打孔注药1020万株,建设健康森林489万亩,成功挽救419万株松树,减少直接经济损失35.3亿元,进一步厚植美丽浙江底色。
为实现高质量防控,浙江提出“510·清干净”核心防治理念,即疫木伐桩高度低于5厘米、清理的山场无1厘米以上的枝丫、疫木全部清零,并要求全省除治队统一穿戴有“510·清干净”特色标识的安全马甲和安全帽开展疫木清理作业,力求“山上不留一株死树、路上不丢一根枝丫、农户不存一块松柴”。
对各大风景名胜区、重点生态区而言,松材线虫病更需严防死守。以溪口森林公园为例,区域内100年以上松树近80株、80年以上的有5000多株、50年以上的有2万余株,松林面积占比近八成。一株“中招”,连片成灾。也正因为此,以黄山松著称的黄山景区,始终悬挂着“严禁一切松木及其制品进入”的标语。
对松材线虫病的持续防治,为的不是浙江一地“独善其身”,而是关乎全国近9亿亩松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如今,浙江继续创新防治方式,与省检察院共建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开辟司法监督新渠道;与宁波海关合作开发“数字森防-进境监管”应用模块,构建境外引种植物数据库,在全国首次实现林业、海关数据实时共享,开创进境监管新模式,严守国门生态安全,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果叮咚 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