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省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这段时间以来,这里的鸿雁、天鹅等冬候鸟陆续启程,展翅北飞。
在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目前正是观鸟的最佳时段。随着水位上涨,鸟群会集群飞到距离岸边较近的河滩上。时不时会掀起一阵阵鸟浪,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候鸟北迁的队伍。
有一只可爱的小天鹅,鸟群中个头最大的“显眼包”,它的名字叫“丢丢”。之所以给它起这个名字,因为它是一只落单的小天鹅,它脖颈的羽毛是灰褐色的,是一只亚成体的小天鹅。这个冬天,来到闽江河口湿地越冬的小天鹅近650只。从3月初开始,它们就陆续北迁,3月13日,最后一只小天鹅成鸟也离开了闽江河口湿地,只有“ 丢丢 ”在这里孤独徘徊。它是有所留恋?还是受伤生病了,无法长距离飞行呢?
这些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对“丢丢”进行了密切监测和观察。目前看来,它的外表没有明显的伤痕或缺陷,能够正常觅食、休息和游泳等。担心“丢丢”会因为食物不够,导致身体虚弱,前两天,工作人员对它进行人工投喂。
通过画面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慢慢靠近,撒下一些稻谷,但是“丢丢”非常敏感警觉,人稍微一靠近,它就飞走了。
据专家介绍,个别鸟类晚迁徙或者不迁徙,都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情况。工作人员会继续对“丢丢”进行密切关注,随时调整保护措施。
除了小天鹅“丢丢”,在闽江河口湿地,还观测到了黑嘴鸥的身影。它们是去年11月来到闽江河口湿地的。这几天,它们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对比视频可以看到,这些天来,它们正在换羽,最明显的是头部,从白色的夏羽换成了黑色的繁殖羽,这也是它们北迁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
根据最新的调查,目前闽江河口湿地一共有鸟类有119种,共11500多只,其中80%都是要北迁的冬候鸟。这么多的鸟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
从2022年底开始,闽江河口湿地启用了生物多样性展示分析平台,能够实现生态监测、综合预警等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AI鸟脸识别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通过比对,对鸟进行统计和识别。目前整个保护区安装了30多个监控探头,不仅让观测的范围更广,而且效率也更高。正是有了AI等科技的助力,让候鸟的研究和保护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