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湿地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近年来,安徽省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保护认识有待提高、保护合力有待强化、持续利用有待拓展等问题,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打造湿地保护管理“安徽样板”。
做好保护修复文章。继续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安徽省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将湿地保护率纳入林长制考核、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逐步落实湿地资源总量管控、占补平衡、调查评价、生态保护补偿等各项制度。按照生态区位、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推进国家重要湿地、省重要湿地、一般湿地保护体系建设。
做好持续利用文章。聚集“补给谁”“怎么补”“补多少”“谁来补”,积极探索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发展模式;围绕“水草”“水鸟”“水质”“水量”等,研究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研究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做好做足“湿地+”文章,聚焦“用绿”“活绿”,围绕湿地环境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功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努力打通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
做好和谐共生文章。建设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场所,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志愿者服务体系,组织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活动,提升广大群众湿地保护意识。创新湿地科普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湿地保护成果惠及城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