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机无限 张保军摄
在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在这里汇合,孕育了富饶的三江平原。广袤的三江平原腹地,神奇秀丽的挠力河蜿蜒流淌,滋润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造就了中国最集中连片的淡水沼泽湿地——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保护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措施,辅以有力的管护行动和生态监测系统,一手抓保护、一手促发展,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正铺展开来。
如今,这片生态乐土已然成为三江平原原始湿地景观的缩影,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退耕还湿实施生态修复
挠力河为乌苏里江左岸第一支流,史称诺罗河,取自满语“富饶美丽”之意。
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2年,地跨佳木斯富锦市、双鸭山宝清县和饶河县,分布在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建三江分公司所属的11个国营农场境内,保护区管理局在此下设2个分局和11个管理站。保护区总面积16万公顷,以水生、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国家特大型湿地保护区。
盛夏八月,来到保护区,天蓝地广、水泽茫茫、植被丰茂、鸟翔湿地,593种野生动物、1047种植物生长绽放、栖息于此,湿地生机无限。
其中,大兴管理站在保护区辖区内面积最大,负责56.8万亩湿地管护任务。记者来到这里的当天,天气格外晴朗,湿地内几只白鹭正沐浴着阳光整理羽毛,闲适的样子让人艳羡不已。
“自春分开始,这里便成为各种鸟类的天堂,尤其是在夏季,万鸟齐飞的场面极为壮观。但是大兴管理站由于特殊的地类位置,面积大、路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且情况复杂,湿地保护管理难度极大。”在保护区大兴管理站副站长王可心的介绍中,记者得知了这美丽灵动景色背后的故事。
从2017年开始,挠力河保护区大兴农场区段共退耕还湿4万余亩,湿地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得到了保护和繁衍,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保护动物也开始在这里频繁亮相,展示了湿地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
退耕还湿在大兴管理站区域成效好,在红旗岭、七星、五九七、八五三、胜利、红卫、八五二、饶河和创业等农场辖区段同样如此。
保护区涉及区域之广、面积之大,特别是一些耕地在保护区成立之前就已开垦,想要退耕还湿,谈何容易?
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王广鑫介绍,自2014年起,挠力河保护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退耕还湿试点工作中率先示范。为破解退耕还湿工作之难,保护区管理局成立退耕还湿领导小组,制定保护区退耕还湿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国家及省里相关退耕还湿文件精神,坚持谁破坏、谁修复,属地管理、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全面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湿地修复相关工作。
2014—2021年,保护区共完成湿地恢复面积20余万亩,其中退耕还湿18万余亩。
“保护区在湿地修复工作过程中,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措施,尽快恢复湿地原始状态。”王广鑫说,在红卫管理站,通过选取芦苇、小叶张、千屈菜、鸢尾等具有药食两用功效和观赏性、工艺性及蜜源性的本土湿地植物,积极开展湿地人工植被恢复工作。
如今,保护区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修复,通过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生态环境不断好转,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繁衍生息。2021年,保护区记录到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营巢;2022年,保护区红旗岭管理站发现并以挠力河命名新昆虫物种挠力河耗姬蜂。这些都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的有力证明。
管护更有力湿地添活力
在保护区内,湿地生态恢复已见效,但如何保住成果并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关键有三点:一是法治力量,二是管护力量,三是科技力量。
多年来,保护区严格贯彻执行《湿地保护法》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并积极参与《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相关修订工作,做到湿地保护有法可依,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同时,保护区积极协调属地林草、生态环境、水行政等部门形成联席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有效震慑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保护区各管理站基层巡护员是不可或缺的管护力量。随着一声声整齐的口号声,记者闻声走进保护区大兴管理站院内,只见身着统一服装的巡护员正在进行灭火演练,队员们密切配合、快速熟练地使用风力灭火机、扑火二号工具和灭火器,整个演练过程一气呵成。
王可心介绍,因管辖区面积较大,为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大兴管理站配备2名管理人员和30名巡护员,组成4个大队,实行军事化管理,确保24小时开展不间断看护。同时,管理站每个月开展两次应急演练,并配备了空气动力船、摩托艇以及巡护艇,确保高效巡护。
“保护区巡护工作大多需要徒步,主要工作是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湿地,并排查有无火情、放牧、捕鱼等情况。队员们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骨子里有一种北大荒精神作为支持,从不懈怠。”王可心说。
除了在岗的巡护员,保护区还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由退休党员干部和社会群众力量组建而成。他们充分发挥余热,参与到湿地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救护等工作中,目前志愿者已达150余人。
记者在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见到了志愿者王岩救助回来的红隼,经过救治即将被野化放归。在救护站,被志愿者和农场群众发现并送来救治的野生动物不计其数,仅记者前去采访的一周内,救护站就接收并救治了3只东方白鹳亚成鸟、1只凤头公式和1只戴胜。
保护区红兴隆分局负责人崔兴波介绍,2014年以来,救护站已救助了200多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东方白鹳、丹顶鹤、红隼、短耳鸮、长耳鸮等鸟类,仅今年就先后救助了44只野生动物。
“保护站最开始是由老领导和爱心人士自发自费筹建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治点,随着救助量的提升,得到双鸭山市林草局的认可,2022年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站获批成立,同年11月,在黑龙江省林草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被纳入第二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面向全省收治野生动物。”崔兴波向记者娓娓道来。
目前,救护站还与佳木斯、双鸭山等地(市)县以及北大荒集团东部农(牧)场建立联系,只要区域内发现受伤野生动物,就会第一时间送到救护站,养好伤后,将训练其捕食能力,时机成熟再野化放归。
王广鑫表示,今年救护站利用省林草局支持争取的中央财政资金,购买救护设备并进一步改善救护站收容救治环境等。“刚刚改建好的‘沁园’微湿地,就是模拟丹顶鹤和东方白鹳野外生活环境改建而成。”
为更好地加强湿地资源管护和生态监测系统建设,近年来,保护区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加大设施投入、引进专业人才、与高校和科研院校积极合作,利用科技赋能,全面开展“智慧挠力河”建设工作。
“目前保护区已布设远程监控位点116处,监控覆盖率达60%以上。”王广鑫在600公里以外的保护区管理局监控系统大屏幕前,通过高清远程摄像头,保护区内各处景象清晰可见。
自2014年起,在黑龙江省林草局和北大荒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保护区架设了高清远程摄像头,建立保护区生态资源大数据库,构建“互联网+智慧保护”信息化平台,逐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保护区监测面和管控能力。
随着管护能力的提升,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愈加顺利。如今,在千鸟湖湿地的观鸟台,水波荡漾,视野极其开阔,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苍鹭、鸬鹚、红嘴鸥等在水面惬意游弋,白骨顶、凤头公式等在不远处成群嬉戏,尽显湿地活力。
一手抓保护一手促发展
如何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促进鱼类等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也是挠力河保护区努力探索推动的一项工作。
“鱼类能丰富鸟类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示物种,决定了鸟类的多少。因此,想要真正保护好湿地,鱼类种群十分关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于洪贤对记者说,保护区在丰富鱼类种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次她带领学生专程前来调研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情况。
于洪贤表示,8年前,她曾来到保护区进行过鱼类种群调研,这次调研的结果虽然要根据一年四季的调研得出总体结论,但从目前看,保护区的鱼类种群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保护效果非常显著。
保护区生长的鱼类以红肚鲫鱼最为出名。近年来,保护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对红肚鲫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种进行增殖扩繁。
“保护区通过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探索经济鱼类种群的价值实现机制,既可以回馈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作为促进农场经济提升的一个突破点,进一步推动农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王广鑫说。
在保护区,能够实现生态和经济价值双丰收的不仅是鱼类,湿地人工植被恢复所选取的植物品种也十分讲究。
王广鑫指着身后的一片植物对记者说:“我们科学选育了千屈菜、黄菀、芦苇和菖蒲等本土湿地植物,在湿地修复区域进行人工恢复。这些植物在未来将进行大面积扩繁和种植,到时不仅能为开展区域自然教育、湿地科普教育等提供生态文化服务,还可以利用其药用、蜜源、造纸等功能合理开发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
湿地是气候天然的缓冲器和稳定器,具有调节温度、降水量的作用。保护区湿地生态好了,所影响的不仅是保护区域内的小气候。
五九七农场副总经理李边海介绍,农场在2021年经历了长达54天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但与保护区距离最近的第四管理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农场平均降水量,可见湿地生态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时下,走进五九七农场的“花果山”,道路两边尽是果园,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当地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绿色寒疆果都”的美名享誉全国,生态林业已成为这里最大的特色和最亮的名片。
此外,保护区为了科学呈现保护区湿地修复成效,近年来先后开展了退耕还湿区域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碳汇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15项科研课题,构建“两库一中心”创新平台。2021—2022年间,东北林业大学通过测定保护区0—30厘米土壤有机碳储量,初步分析得出,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约1.6亿吨、碳汇价值约67亿—85亿元。
一代代挠力河人用汗水和信念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守护湿地。
如今,挠力河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充分保护,生态功能有效发挥,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已成为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的重要典型代表之一、东北亚候鸟的生态天堂、浸染着北大荒精神的生态乐土。(张萌 陈曦 丁宁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