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湿地保护 > 媒体报道

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多地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大美湿地 多样守护

2022-06-02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吴学珍摄(影像中国)数据来源:国家林草局

核心阅读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6月1日,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新阶段。

推动湿地修复治理、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状况……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立足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修复,因地制宜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6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将为湿地保护修复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兼顾湿地管护与修复,维系河西绿洲

离水面近百米高处,绝壁之上,一只黑鹳幼鸟正探出脑袋张望。这是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正义峡附近的一处黑鹳巢穴。身着迷彩服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员单国锋窝在草丛中,用相机记录着这一场景。

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般在4月初至4月中旬开始产卵。令单国锋欣喜的是,随着当地湿地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在秋冬迁徙季节,途经黑河湿地的黑鹳,以及在当地产卵繁殖的黑鹳数量越来越多,最大观测种群数量近800只。

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黑河干支流流经地域形成的近380万亩各类湿地,是西部干旱荒漠区特有的自然禀赋和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库,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功能,对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维系河西绿洲及水生态安全作用重大。

在高台县合黎镇五三村,王汉生有一份让乡亲们羡慕的“兼职”——湿地管护员。从2017年开始,他负责巡护合黎镇、巷道镇16个村的湿地区域,总面积4万亩左右。“骑摩托车转一圈下来要两天时间。”王汉生说,冬天候鸟迁徙途经湿地时,因为水面封冻缺少食物,他还会在河边投喂玉米。

像王汉生这样的湿地管护员,张掖市共聘任了113名。当地在全市重点湿地区域建立县区—乡镇—村社三级管护体系,并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张掖认真组织实施湿地修复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据了解,当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退化湿地11.5万亩,连通水系20多条、37.6公里;通过生态整治恢复湿地区域3371亩、植被区域4693亩,栽植各类苗木83.6万株。与此同时,张掖将湿地保有量、天然湿地保护率等指标纳入县区政府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并建立保护区社区共建共管机制。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数量逐年提升。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每年有18万—25万只水禽在张掖湿地范围内集结和停歇;保护区调查监测到的鸟类由成立初期的155种增加到去年底的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

开展红树林修复,护好滨海湿地

碧海蓝天,绿树招展。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的红树林在海风中摆动。这片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的美丽红树林,总面积约1300公顷。“我们每天都要来巡护。”保护区珍珠湾管理站工作人员韦展宏说,巡护的主要工作是沿着海岸线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辖区出现的生态问题。

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境内,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生境、红树林湿地鸟类为主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现有红树植物18种,占全国红树植物种数的一半。

“红树林湿地介于陆地与海洋之间,是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系统。在抗风消浪、造陆护堤、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众多生物生长栖息的良好场所。”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资源保护执法科副科长曾晓鹏介绍,保护区每年吸引超过10万只鸟类来此休养生息。

人为干扰与破坏曾是保护难点之一。“以前,每年降水少的月份,我们在海上巡护过程中会发现少量村民的蚝排在保护区范围内停放。不过得益于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措施、设置海上边界浮标和多年来的宣传引导,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曾晓鹏说,防城港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了以红树林林长统筹推进全市红树林保护的运作体系。同时,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设置了3个基层管理站,并配备专职护林员,通过无人机、电子监控系统建立一体化巡查管护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和其他湿地类型相比,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交换更加频繁,海上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因此人工种植红树林成活率低,造林难度大。“为此,我们请来专家研究会商,通过抬高海滩涂高程、围堰等工程手段改造出宜林滩涂开展红树林修复。同时,在树种选择上只选择本土树种,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生性。”曾晓鹏说。

经过多方面努力,保护区现已成为许多海洋生物的保育场和繁衍基地、候鸟迁徙的安全通道及重要栖息地。截至去年底,保护区监测记录到的鸟类从1985年成立初的187种上升到299种,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健康状态。

加大高山湿地保护力度,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清晨,漫步在人行栈道,四周云雾缭绕、山岭青翠。这里是地处湖北西北部的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9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林草甸间。

“大九湖湿地是世界上中纬度地区罕见的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湖北省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石道良介绍,大九湖还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

但这样的美景,也曾一度面临消失的危险。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党委书记张坤说,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先后在大九湖地区采伐木材、围湖造田,发展种养殖业,开发旅游资源……本世纪初,大九湖湿地水面不断萎缩,面临功能退化的危险。

为保护大九湖这个高山湿地,近年来,湖北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2006年,大九湖被原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我国第四个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大九湖湿地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

保护大九湖湿地环境,首先要减少人类活动。大九湖湿地核心区域原本生活着上千户居民,2013年开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大规模生态移民搬迁开始实施。为了解决搬迁居民的后顾之忧,当地政府一面给搬迁户办失地养老保险、发放补偿款,一面加快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的居住地。同时,在大九湖湿地核心区,停止一切住宿、餐饮等经营活动。

恢复大九湖湿地生态,还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我们修筑蓄水暗坝、封堵人工干渠、疏浚自然径流、抬升地下水位,增强了湿地保水、蓄水、调水等功能。”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林业管理科科长邓龙强介绍,通过在湿地上游建设均质生态土坝、溢洪道和输水建筑物等措施,形成调蓄湖,将湿地周边山上的水体引调进入湿地。

通过实施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大九湖湿地完成植被恢复3000亩,恢复湿地面积超5000亩。遥感影像数据显示,大九湖草地面积由2013年的37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476公顷。(付文 李纵 范昊天)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