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物种资源极其丰富,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鸟的天堂”。图为橙腹叶鹎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作为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截至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鸟类20目77科237属430种,占全国种数近1/4,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黑鹳、乌雕、草原雕、蓝冠噪鹛、黄胸鹀、海南鳽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眉山鹧鸪、白鹇、蓝喉蜂虎、凤头鹰、红嘴相思鸟、白腿小隼等80种。各种各样的鸟儿在山林里尽情舒展着美妙的身姿,展现着优美的歌喉,留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画卷。
凤头麦鸡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黄腹角雉是中国特有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黄岗山海拔1200—1500米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由于自然繁殖能力极低、天敌危害严重、栖息地缩小等原因,黄腹角雉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处于濒危状态。经过多年保护,目前黄腹角雉全国野外种群数量约有4000只,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布数量稳定在500—600只,因此这里也被称作“中国黄腹角雉之乡”。
白背啄木鸟
物种丰富的武夷山脉也给予了“林中仙子”——白鹇丰富的食源。它们身如白雪,高贵娴雅,主要以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根和苔藓等为食,也吃昆虫。白鹇共分化为16个亚种,有9个亚种分布于中国境内,生活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里的是福建亚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春天温润多雨,许多小动物出来觅食,这时常能看见“林中隐士”——白颈长尾雉觅食的身影,它们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雉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四五月间,成群结队而来的烟腹毛脚燕则会打破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寂静。它们聚集在海拔1500米的崖壁上,抢在雨季来临之前忙着筑巢,为孵育幼鸟做准备。11月,“水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带着当年刚出生的小鸭飞回温暖的武夷山过冬,来年3月,它们将再度告别这里,回到北方生儿育女……
黄腹角雉
随着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工作的推进,一些珍稀濒危的鸟类种群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到武夷山观鸟也成了一大情趣。在这里,活跃着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鸟友,他们自称“鸟人”,与专业科考人士一样热衷于记录鸟种,并自发承担起爱鸟、护鸟的职责,让越来越多的鸟儿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由翱翔、振翅高鸣。(温雅莉 傅凯峰 黄海/文 万勇/摄)
白鹇
蛇雕
中华秋沙鸭
暗绿绣眼鸟
白腿小隼
蓝喉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