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这段时间,护林员如履薄冰,巡护格外仔细。张遂文一身防火服、一双绿胶鞋、一个背包、一把砍刀,穿梭于山林之间,奔走于村居角落。宣传防火,他是“大喇叭”;热心助人,他叫“张万能”。从事森林管护工作33年,张遂文的辖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因此被评为2019—2022年度全国森林草原防火先进个人。
披荆斩棘,“林二代”的万里巡山路
1990年,18岁的张遂文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了甘肃省平凉市林草局麻庵林场的护林员。从此,他踏上了巡山之路,全身心地投入到护林防火、生态保护工作中。
铜厂沟管护站是关山林区最偏远的管护站,张遂文怀着满腔热血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担任站长,管护着4.8万亩林地。“越艰苦的地方越有挑战,既然父辈们能在这里坚守一生,我也一定能够做到!”
每天早上7点出门,坚持走几十公里巡山路,一走就是一天。林区哪条路好走、哪里有人为活动、哪片有野猪出没,张遂文都了然于胸。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林班边界线、林内树种组成、野生动植物分布等要素,在日复一日地巡山中牢牢刻在了脑子里,俨然成了林区的“活地图”。其他管护人员受他影响,也都形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在造林和抚育设计中,大家都能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为营林工作打牢基础。
“从小跟着父亲一起巡山,他告诉我只有走遍这片林,爱上这片林,才能守好这片林,我一直都记得。” 对这片山林的热爱是他的由衷之言,“父辈们用大半辈子守护山林,才换来如今的满山苍翠,我要一直守下去,直到我走不动了。”正是源于这份热爱,他和父辈们以群山为友,以草木为伴,悉心保护着这片林区。
身体力行,“大喇叭”的护林宣传经
除了日常巡山,张遂文做得最多的就是化身“大喇叭”,开展森林防火入户宣传。大范围的保护林区,仅靠巡逻难以杜绝火灾发生,“还要从根源解决,让村民从思想上转变。”张遂文将日常工作重心放在了宣传上。
“白天巡山,傍晚就去村民家中坐一坐,聊一聊,讲政策,讲道理,大家还是很愿意共同守护家园的。”张遂文说,过去,村民们靠山吃山,不懂保护树林。现在,在护林员的努力下,村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些村民甚至主动当起“监督员”,合力制止违规用火行为。
张遂文还和其他护林员一起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讲解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知识,引导他们接触大自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他们的家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形成护林防火、爱护自然的良好氛围。
小家大爱,“张万能”的深深家国情
工作之余,张遂文还喜欢“修修补补”,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张万能”。每次来场部开会,同事们就拉住他不放,于是他开启了“万能模式”,小到换灯泡、磨刀具,大到维修车辆、锅炉,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情,同事们都很喜欢和他相处。
舍小家为大家,张遂文守山护林30余年,与家人团聚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每逢春节,他几乎都在管护站值班值守,妻子也曾埋怨,“我嫁给了你,你嫁给了关山,我见不到你的人,甚至听不到你的声音”。女儿的成长,他几乎都是缺席的。每每面对这些,这个一米八的汉子只能愧疚叹息,将亲情深藏心间。张遂文说:“我知道,家人需要我,但这片山林更需要我。只有尽职尽责守护好关山,才能对得起家人在背后的支持与付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这里,还有很多张遂文这样的护林员,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用双脚踏出一条条护林路,用双手守护着每一棵树,才换来全民共享的绿水青山。(张任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