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首部有关大熊猫微生物组研究的专门著作《大熊猫微生物组》出版。专著由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编写完成,是对大熊猫微生物组历史研究工作和现有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专著共12章,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生殖道微生物、体表微生物和口腔微生物的组成、驱动因素和功能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微生物组是某一特定环境或生态系统中全部微生物及其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微生物组在维持人、动物和植物健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作人和动物的另一个“器官”。目前其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随着DNA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以及培养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动物、植物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微生物组学研究越加深入。
研究显示,大熊猫体内外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大熊猫微生物组与其进化、营养、健康和生理等关系紧密。大熊猫属食肉目动物,具有典型的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但却出现了由杂食性高度特化为植食性(主食竹子)的演化。微生物在大熊猫消化竹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关于大熊猫对竹子的利用及其代谢物功能、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微生物与大熊猫的互作关系、微生物对宿主的免疫和营养作用等有一系列科学问题需要探讨。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大熊猫微生物组领域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书可供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微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资源利用等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师、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考。同时可为大熊猫的饲养、疾病防控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提供科学依据。(果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