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态

全国草种业发展现场会在山西召开

2024-07-0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7月7日,全国草种业发展现场会在山西大同召开,分析研判“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全国草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部署推进下一阶段草种业发展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要紧密围绕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和现代草牧业发展的用种需要,加快推进草种工作。要勇于创新机制,加强林草融合,依托国有林、草场建设草种基地,破解用地难的问题。要科学利用天然草原,拓展草种繁育空间,结合区域水土气候条件,筛选主要建设草种,突出抗逆性和生产力兼备的优良乡土草种,加快提升草种生产能力,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维护食物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等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草种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各类草种进口依存度都很高,特别是适用于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的优良乡土草种严重缺乏。草原是我国三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也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草原牧区气候条件以高寒、高旱为主,对草种的抗逆性要求很高,而进口草种适应性差,无法应用于草原生态修复。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和草牧业转型发展的持续推进,我国草种需求量逐年升高。未来一段时期,“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矿山修复、盐碱地治理、饲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领域每年的草种刚性需求在10万吨以上。同时,草原牧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传统草牧业是当地牧民群众的基本生产方式和主要生活保障,草原放牧压力大。通过广泛应用抗逆性和生产力兼备的优良乡土草种,修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载畜量,能从根本上实现草原修复治理成果巩固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草种业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支持政策。国家林草局紧抓机遇,积极推动,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建成近6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草种生产能力达每年约3万吨,其中生态修复用草种产量每年1.69万吨。我国草种业发展仍面临用地空间受限、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扩繁体系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山西省积极推进林草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国有苗圃转型,依托国有林场管理、技术和基础设施优势,吸引科研专家,大力发展草种业,在草种“保、育、繁、推、管”各环节取得了显著成绩。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云西林场草种繁育试验基地整合国有林场优势,联合民营企业,吸收当地农民参加草产品开发经营,逐步建成了集生产试验、科研科普、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草种繁育试验基地,为林草融合推进草种业发展探索了宝贵经验。

国家林草局和有关部门同志、17个省区林草主管部门同志、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草种龙头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介绍了草种选育培育、扩繁生产方面的科技进展,山西、内蒙古、四川、青海等省区作经验交流。会议代表现场考察了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云西林场草种基地建设成效。(黄山 景慎好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