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市、甘肃庆阳市、宁夏石嘴山市和吴忠市签订《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
协议签订以来,石嘴山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深化联防联治协作,锚定“两高两新”定位,高起点谋划设计、高标准推进建设,开工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和生态治理等22个项目,精心打造7个示范样板区,实现“以林养林”新目标。
——在宁夏、内蒙古交界联防联治示范区,科学谋划毛乌素沙地两县(旗)交界区域的生态治理项目布局。通过开展沙地上风口和下风口、边缘和腹地、沙源区和路径区的协同治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防沙治沙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水定绿、分类实施,科学选定治理模式、树草种配置、工程措施和技术路径,构筑宁夏、内蒙古边界“防风阻沙带”,构建毛乌素沙地跨区域联防联治新格局。
——在沙区过渡带治理示范区,项目区在保留原生植被的前提下,在过渡带建设防风固沙林和生态经济林,持续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沙区过渡带的建设提供示范样板,着力打赢毛乌素流动沙地歼灭战。
——在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示范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水的作用,变废为宝,切实落实以水定绿原则,开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模式,用于开展营造林灌溉工作。有效提高中水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努力将项目建设成工业园区中水回用示范区。
——在沙漠沙生植物示范区,尽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以沙冬青为主的天然灌草植被,营造樟子松、侧柏、刺槐、沙枣等抗逆性强、耐贫瘠、耐盐碱特性的沙生乡土乔灌草植被。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开展多树种混交造林,实现树种多样化、模式多元化,有效遏制河东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增强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服务功能,构建集科普教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展示区域,为荒漠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示范区,推广灵武白芨滩“五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和成功经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与沙区生态产业相结合,在沙化土地上发展节水耐旱型经济林果产业,实现变“黄”为“绿”、点沙成“金”的转变。将沙区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项目建设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就业途径,实现吸纳富余劳动力,切实促进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打造河东沙地区域“绿色银行”,探索示范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的新型模式。
——在治沙护河促产锁边示范区,结合沙化土地治理工作,规划在项目区外围营造50米宽幅林带,构建第一道防风固沙生态防线。在项目区内建设两级路网,并围绕作业路网两侧建设多树种、宽林带、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大型骨干林带,形成项目区内部的第二道生态防线。在各片区中兼顾生态与经济产业。推广乔灌草结合、混交造林、低覆盖度治沙等模式,着力增强荒漠化治理的科学性与多样性,努力扩大沙区植被覆盖度,提高沙区防风固沙能力。守护绿洲30万余亩耕地,保卫河东地区数万人口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城乡发展,减少百里黄河入黄泥沙危害,保障黄河水生态安全。以石嘴山一域之成效,为助力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贡献力量。
——在党政引领社会参与示范区,坚持以党建带林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确立“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全新工作机制。以党员带头先行、践行承诺,带动群众自觉行动、家家积极参与、人人关心投入,示范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细化苗木管护责任,落实专人进行管护,打造党群联动示范样板。同时,石嘴山市不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后期养护管理,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发展林业的活力,切实将林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国土增绿、林业增收、农民增收。(刘少海 张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