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坚决扛起防沙治沙重任,坚定自觉打主攻、当主力,以“七个一体化”强力推进“一号工程”,在内蒙古率先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32%、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5%,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鄂尔多斯持续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防沙治沙政策支撑体系,出台《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建管创新九条措施》,提出统筹生态建设要素资源、推进科技引领防沙治沙、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探索林地草原经营权流转、融合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构建共治共建共富新模式、加强生态建设考评奖惩等建管创新九条措施,打造“三北”工程建设改革试验示范区。
率先倡议跨行政区域联防联治,成功举办4省5市14旗县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协调推进会,签署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庆阳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五地毛乌素沙地区域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创新实施流动沙丘、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滩涂低地“三元套嵌”治理模式,坚决打赢毛乌素沙地歼灭战。
把科学防沙治沙摆在突出位置,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团队合作,建设国家级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种质资源保存库、荒漠化防治创新馆、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打造黄河“几字弯”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高地。在标志性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智能灌木平茬、智能沙障铺设、植树机器人、无人机飞播等新装备、新技术。今年4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机械装备现场演示活动在鄂尔多斯成功举办。
系统治理打造国家生态治理典范
鄂尔多斯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治沙、治水、治沙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统筹“十大孔兑”系统治理。上游丘陵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游风沙区重点实施防风固沙工程,下游平原区重点实施湿地修复和堤防护岸工程,形成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治理模式,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廊道。
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统筹实施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系统治理,到2030年,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928万亩,完成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4491万亩,占全区总任务的30%。打造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毛乌素上风口阻隔带、毛乌素联防联治等标志性工程。攻坚战启动一年来,全市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0多万亩,日均防沙治沙1万亩。
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科学确定休牧期,60多万名农牧民享受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通过“带薪休假”方式让7700余万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成立柠条产业发展中心,采取“先建后补”模式推进退化沙化草原修复和油蒿群落草场改良,每年新增柠条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全市柠条灌木草场保有量达1400万亩。
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抓实生态系统修复,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全民生态意识,持续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体系,增强植绿护绿管绿用绿内生动力。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治理典范,2023年11月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擦亮新时代“库布其模式”
鄂尔多斯擦亮新时代防沙治沙“库布其模式”,构筑防沙治沙新格局,统筹开展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东段歼灭、中部切割、南部围堵、西部封禁,推进全域治理。建设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推进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建设融合发展。实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农牧民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促进生态建设惠民利民。打造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高地,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决策部署,鄂尔多斯以防沙治沙为根本目标,以风电光伏为创新举措,规划建设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可容纳总装机1亿千瓦,光伏治沙300万亩,带动生态治理900万亩。“光伏长城”是治理沙漠、保护黄河的“生态长城”,能源转型、扩容增量的“绿电长城”,强基聚链、互补共赢的“产业长城”,科技引领、场景融合的“创新长城”,绿富同兴、惠民利民的“富民长城”。
2023年8月,鄂尔多斯成功举办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首次举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的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展,形成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六项共识,“库布其模式”、毛乌素治理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鄂尔多斯奇迹。(张学刚 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