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月8日报道 本报记者 王铁军
他爱钻进林子搞科研,被同行们称为冀中平原上的“钻林专家”。
纪清巨,现任河北省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木种苗工作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著名的林业专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起,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次、市级科学技术奖11次。2014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24日,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爱林业潜心科研硕果丰
“和纪站长认识30多年了,我们一起在沧州市林科所工作3年,2003年又一起到种苗站,他非常热爱林业工作,把它当作大事业干,为了研究出新品种,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木种苗站副站长胡富香说。
纪清巨生长在沧州一个拥有多年枣树栽培历史的农村,自小就对枣树情有独钟。1985年,从河北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毕业的纪清巨,怀着对绿色梦想的向往,来到沧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林业科研工作。
1986年5月,毕业不到一年的纪清巨申请加入了“金丝小枣密植速生丰产技术研究”课题组。为尽快解决种植方式稀植、树体高大、不易管理等传统方式造成的枣树结果晚、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纪清巨和课题组同志们一头扎进在南皮县大树金村种植的60亩共6000多株的枣树林里,从苗木选择、密植栽培、浇水施肥、修剪枝杈到打药除虫,都亲力亲为,每年有7个多月时间都待在枣林里,无论家人还是朋友,谁都拉不出来,这一干就是5年。
经过多次试验与示范,小枣密植技术终获成功,并取得三年见果、四年亩产小枣370公斤的好成效,比传统枣树丰产期提前8-10年,一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1991年度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此外,他们还运用篱壁型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把枣树枝条绑在篱架上助产,首创了3年亩产金丝小枣927公斤、好果率达98%、亩纯收入5000余元的国内纪录。
35年间,纪清巨在枣树早果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及枣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15项科研成果,选育出“沧无1号”“沧无3号”“早熟梨枣”等多个枣树优良新品种。他主持参与完成的“无核小枣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河北平原盐渍化类型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枣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系列新品种选育”等项目均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他积极推广枣树新品种新技术,除在河北沧州、衡水、保定、石家庄等地大面积推广栽植外,还在四川、福建、湖南、山西等国内多个省份推广无核小枣新品种“沧无1号”和“沧无3号”10万亩、冀星冬枣2万亩、早熟梨枣5000亩,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2亿元,这为调节枣树生产结构、提高枣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枣树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按时进行数据调查不误战机
“搞科研,数据调查很重要,只有翔实而科学的数据,才能有科学真实的结果。林业科研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对季节和时间的要求都很严格,有时错过一次调查时间,就可能延误一年。因此,每当到了数据调查的时候,不管刮风下雨、高温酷暑,我都要按时进行,不误战机。”这是纪清巨经常说的话。
为了搜集良种数据,他跑遍全国各地。沧州所在地区多为盐碱地,林业资源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给林木生长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尽快搜集到优良抗盐碱树种资源,纪清巨在2005年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跑遍了湖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国内20多个省份,特别是在新疆期间,正值七八月份,高温炎热。他每天要跑上百公里的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调研了全疆10多个苗圃场和胡杨、小叶白蜡等多处原始森林,掌握了第一手数据。经他选择引进的小叶白蜡、沙枣、圆冠榆等多个抗盐碱树种在盐山县良种基地栽植,取得了成活率和保存率双提高的巨大成功,现在这些树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近100万株,盐碱地绿了起来。
林木良种选育需要钻入林子测量树木生长数据。抗盐碱树种选优一般都在夏季进行,周期长、见效慢、程序多,过程非常复杂。但纪清巨努力克服各种身体不适和家庭方面困难,把实验室搬进林子里,在炎热夏日钻进密不透风的林子里一株苗、一棵树地做选优数据调查,然后将登记下来的数据、样品再进行数次比对、归类、建档、储存,一天下来,汗水把衣服浸湿不知道多少次,有时身体都几近虚脱,他也仅是坐在树下喝几口水休息一会儿,再接着干。
凭着这股拼命精神,在12年时间里,他通过多次试验调查、数据对比、优中选精,与中国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专家合作选育了海杞、盐杞、“海柽1号”、“盐山1号”4个抗盐碱新品种,大大丰富了沧州的抗盐碱树种资源。
为进一步加大抗盐碱树种良种种植普及率,他结合当代林苗技术发展趋势,高标准建设了林木良种基地,走在全省前列。河北省共有11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沧州市就有2处,其中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始建于1988年,占地558亩,收集枣树种质资源643份,每年生产良种接穗6万根,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枣树良种基地,其建设管理水平国内领先,并多次在国家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盐山国家抗盐碱树种良种基地是我国唯一的抗盐碱树种良种基地,目前收集树种29个,保存种质资源153份,培育了抗盐碱白榆新品种“盐山1号”,每年生产抗盐碱良种苗木20万株、优良穗条15万根,为沧州市盐碱地绿化提供了大量优良苗木。
“一定要为扶贫工作出一份力”
“他对扶贫工作非常上心,我们这儿大多是盐碱地沙地,粮食产量低,也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可利用,许多农民收入非常低,所以他就对我们说,看看能不能在林木种苗技术方面做点什么,帮一下贫困户,让他们早点富起来,为扶贫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杨俊杰说。
2015年,纪清巨与驻村工作组选择将献县高官乡陈高官村作为扶贫重点村,结合该村的特点和实际,从林业产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他们经过实地调研,种植了白蜡、国槐、杨树、枣树等经济型苗木,首先选用贫困农民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林木维护等基础性工作,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帮助该村22个塑料大棚调整了种植结构,部分种植了桃、冬枣等经济林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该村脱贫作出了贡献。
纪清巨还经常结合林业工作深入贫困村,无偿为群众传授林木种植、修剪、防疫等技术,开展技术扶贫。他把电话和微信告诉村民,随时为他们解答问题和提供业务咨询,不管是谁,遇到了技术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对方弄明白为止。不忙的时候,他还经常到林子里现场一对一讲、手把手教,直到解决问题。
为了让群众尽快脱贫,10多年来,他共申请争取到林业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在相对贫困地区建设了5处林木良种基地,在肃宁、海兴、南大港等地实施林木良种补贴试点,经济效益显著,有力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他说:“这是与同事一起努力干出来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使劲干好自己的活,研发、培育和引进更多的林木优质新品种,为绿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