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 (韩帅南)近年来,中国云南、广东、海南等省份,多次被境外迁入的草地贪夜蛾、黄脊竹蝗等入侵,造成严重经济和生态损失。云南省政协委员、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杨斌,在正在召开的云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建议,从法制建设、边境生态安全能力建设、联防联控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保障中国边境生态安全。
联合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过去50年,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五大因素之一。据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南亚东南亚多国毗邻,边境线长4060公里,历来是外来生物入侵的高风险区。杨斌表示,过去两年,云南先后被草地贪夜蛾、黄脊竹蝗入侵。同时,该省边境一线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已经遭受到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杨斌称,长期以来,中国将应对外来有害生物的职责分属海关、植保植检、林检、卫生防疫、城建、交通等不同部门,条块分割明显,至今尚未建立入侵生物管控协调机构。他建议应建立外来入侵生物协调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加强边境生态安全统一领导,并将有害生物入侵纳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负面清单。
杨斌提出,应尽快颁布实施边境生态安全和防范外来入侵生物相关法规,尽快构建完善的防控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外来生物入侵监测、预警、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在提升科学防控水平方面,他建议尽快开展一次针对外来入侵生物的专项调查,根据外来入侵生物危险性,按照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原则,开展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防治工作。
针对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杨斌提出,中国可构建国内地区、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联检、联防、联控机制,同时推动中国、老挝、越南、缅甸等国之间建立双边或多边外来入侵生物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此外,可通过援外项目,帮助东南亚国家培训防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