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义,林业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38年来,他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生态建设和沙产业发展带头人。
刘宏义(左一)在调研沙生植物
积极培育沙生植物苗木
刘宏义1986年被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国营治沙站,当时站里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无法落实,职工生活困难,生态建设举步维艰。
1998年西部大开发,阿拉善地区搭上了生态建设的快车,却遇到全旗8个国营林业场(站)没有苗木可供的尴尬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宏义带领林业职工积极培育沙生植物苗木,签订苗木销售保底合同,在田间地头和林业职工共同试验探索种植技术,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不仅将阿拉善地区多年丢失的沙生植物苗木找回来了,还利用两年时间总结出了阿拉善干旱荒漠地区梭梭造林及育苗技术,并在全旗范围内指导林业生产,开启了阿左旗以梭梭为代表的乡土灌木树种造林的新模式,同时促进全旗由“乔木型、用材型”的营林方式转向“灌木型、生态型”营林方式。
梭梭造林育苗技术的日趋成熟,极大地提高了林业职工和农牧民的育苗积极性,并将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地区打造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优质沙生植物育苗产业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品种增加到10多种,产量达4000多万株,产值400多万元,缓解了当地用苗紧张的局面,拓宽了林业职工和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突破秋(冬)季梭梭人工造林技术
2010年,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破解退牧还林就业难题,阿拉善左旗启动百万亩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率先在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规划了43万亩梭梭造林地。2012年春开始施工建设,由于技术不成熟,当年种植的10万亩梭梭林地平均成活率只有28%,导致500多名农民工的造林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刘宏义带领团队不断攻关,当年10月下旬,他们进行的秋(冬)季造林试验取得成功,化解了这一风险。这项技术在三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减少了浇水次数,节约用水。秋(冬)季造林相对春季造林每亩节约用水450公斤,每亩节约资金15元。二是拓宽了造林季节。传统的梭梭种植是在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秋(冬)季梭梭造林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进行,在大面积造林时,可以进行春秋两季互补,延长了梭梭造林的时间。三是提高了梭梭造林成活率。秋(冬)季造林相对于春季造林成活率提高了5%—10%。梭梭秋(冬)季造林改变了阿拉善盟人工造林的经营模式。
从2015年开始,全盟连续3年以百万亩速度种植梭梭,取得很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了农牧民自主造林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造林”变成了现在的“我要造林”;科技成果被广泛转化推广应用。梭梭秋(冬)季造林技术,除了在全盟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外,还通过学习交流,在乌海、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市周边地区以及宁夏、甘肃、新疆等邻近省份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此,刘宏义总结出了“秋(冬)季梭梭人工造林技术”和“阿拉善荒漠地区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起草制定了《梭梭造林及管护技术规程DB15/T2335—2021》和《阿拉善荒漠肉苁蓉种子培育规程DB15/T2332—2021》,为阿拉善荒漠地区梭梭肉苁蓉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打造了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人工梭梭肉苁蓉产业示范基地,造林面积达到43万亩,接种肉苁蓉5.1万亩。到2023年,在阿拉善左旗推广种植灌木林401万亩(梭梭292万亩),接种肉苁蓉53.18万亩,接种锁阳20.05万亩,年产出肉苁蓉(干物质)1000吨、锁阳(干物质)60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带动2万余农牧民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生态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飞播造林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适合阿拉善左旗荒漠地区生态治理。阿拉善左旗飞播造林从1982年开始,经过几代人的技术创新,到2023年,累计飞播造林面积达到639万亩。刘宏义在任职的16年间推广完成417万亩,占总飞播量的65.2%。
在此期间利用“降雨量控制下的飞播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有效地解决了落种不均匀、发生位移和防止“闪芽”的技术难题,并获得两项国家专利;采用卫星GPS定位导航技术解决了飞机入航不准确和人工作业强度过大的难题;采用机械沙障技术解决了中高大沙丘飞播造林成效差的难题,参与起草和评审了《飞播造林技术规程GB15/T15162—2018》,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飞播造林成效。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提高生态富民收入,当地林业部门在飞播造林项目实施中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嘎查、贫困户进行生态扶持和帮助,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在全旗范围内增加护林员就业岗位255人, 235户845人享受生态补偿金。从2016年开始,在飞播作业中,每占用牧民1亩草场补偿10元,累计补助资金1690万元,涉及5个苏木镇19个嘎查101户。最多的一个嘎查470万元,最多的一个贫困户26.7万元。
2012年,刘宏义担任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日图霍勒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利用9年的时间结合生态建设项目帮助嘎查振兴乡村、壮大集体经济,使集体积累由当初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320万元。
刘宏义和团队在生态建设领域的付出也获得了认可:2017年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被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刘宏义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荣誉称号,并被国家林草局聘为全国第二批林草乡土专家,获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郭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