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林草资源合理利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力争全国林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到2035年实现林草产业强国目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强调,高质量发展林草产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林草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建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草生态产业体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林草资源禀赋,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培植林草产品和服务品牌。坚持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加快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
指导意见明确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突出可持续经营和定向集约培育,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支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或有经营能力的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二是推动经济林和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健全标准体系,培育主导产品,发展精深加工。三是巩固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小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下经济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四是规范有序发展特种养殖。培育一批特种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种源繁育、扩繁和规模化养殖。五是促进产品加工业升级。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提升林草产品初加工水平。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集“种养加服”于一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各类林草产业联盟。六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积极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引导各地围绕森林生态旅游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人家、森林村庄建设。七是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编制实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兴办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森林康养服务。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八是培育壮大草产业。启动草原生态修复、草业良种工程。加大人工种草、牧草种植业投入力度。出台草产品加工业发展激励政策。积极发展草原旅游。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对《意见》内容进行解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发展林草产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自然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社会对优质林草产品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意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也是为了履行产业管理职能、解决产业发展领域突出问题。我国林草资源丰富,林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潜力巨大。然而,合理利用林草资源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促进林草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还存在资源闲置、无序利用、低效利用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出台一个专门文件,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发展林草产业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答:要突出4个“新”。一是筑牢发展新根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林草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建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草生态产业体系。二是形成发展新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林草资源禀赋,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培植林草产品和服务品牌,做到资源支撑、产业带动、品牌拉动。三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加快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四是健全发展新机制,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林草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5年,林草资源合理利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优质林草产品产量显著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改善,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能力全面增强。力争全国林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5:48:27。到2035年,优质林草产品供给更加充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我国迈入林草产业强国行列。
记者:林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明确了8项重点工作。一是增强木材供给能力,解决木材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突出问题。二是推动经济林和花卉产业提质增效,解决粗放外延式增长问题。三是巩固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解决产业同质化、分散化问题。四是规范有序发展特种养殖,解决物种虽多但资源有限、难以增加有效供给的问题。五是促进产品加工业升级,解决林产品粗加工为主、低端产品多的问题。六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满足人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七是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贡献。八是培育壮大草产业,满足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保障措施涵盖8项内容。一是壮大经营主体,优化产业队伍。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四是加强市场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五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创新能力。六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七是维护质量安全,严格监督管理。八是扩大国际合作,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下一步将着力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细化政策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记者 张兴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林草资源,是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自然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社会对优质林草产品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为合理利用林草资源,高质量发展林草产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多种功能,促进资源可持续经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增加优质林草产品供给,为实现精准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林草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建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草生态产业体系,筑牢发展新根基。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林草资源禀赋,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培植林草产品和服务品牌,形成资源支撑、产业带动、品牌拉动的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加快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培育发展新动能。
(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新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林草资源合理利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林草资源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优质林草产品产量显著增加,林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力争全国林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以上,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达2.5亿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森林和草原服务业加速发展,森林的非木质利用全面加强和优化,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接待规模达50亿人次,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5 : 48 : 27;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改善;有效增进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全面增强。
到2035年,林草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高,林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优质林草产品供给更加充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监管更加有效,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持续增强,我国迈入林草产业强国行列。
四、重点工作
(一)增强木材供给能力。突出可持续经营和定向集约培育,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加快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步伐。推进用材林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支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或有经营能力的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加强竹藤资源培育,发展优质高产竹藤原料基地,增加用材供给。
(二)推动经济林和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坚持规模适度、突出品质、注重特色,建设木本油料、特色果品、木本粮食、木本调料、木本饲料、森林药材等经济林基地和花卉基地,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健全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调整品种结构,培育主导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搞好产销衔接,增强带动能力。
(三)巩固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完善林下经济规划布局和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支持小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下经济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完善技术和产品标准,出台林下药用植物种植等技术规程,规范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环境友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四)规范有序发展特种养殖。发挥林区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优势,以非重点保护动物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特种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提升繁育能力,扩大种群规模,增加市场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种源繁育、扩繁和规模化养殖,发展野生动物驯养观赏和皮毛肉蛋药加工。完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制度,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保护、繁育与利用规范有序协调发展。
(五)促进产品加工业升级。优化原料基地和林草产品加工业布局,促进上下游衔接配套。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林草产品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条件,提升初加工水平。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强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促进加工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支持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和开发,培育发展森林食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产品,挖掘林产工业潜力。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集种养加服于一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各类林草产业联盟。
(六)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保护良性互动的政策机制。推动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统计与发布机制。积极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展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加强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森林步道、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新兴森林生态旅游地品牌。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宣传推介。引导各地围绕森林生态旅游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人家、森林村庄建设。
(七)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编制实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景观资源、食品药材和文化资源,大力兴办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森林康养服务。建设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馆、康养步道、导引系统等服务设施。加强林药材种植培育、森林食品和药材保健疗养功能研发。推动实施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标准,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八)培育壮大草产业。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启动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天然草原资源。加大人工种草投入力度,扩大草原改良建设规模,提高草原牧草供应能力。启动草业良种工程,加大优良草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逐步形成草品种集中生产区。加大牧草种植业投入,出台草产品加工业发展激励政策。重视发展草坪业,提高草坪应用水平。积极发展草原旅游,开展大美草原精品推介活动,打造草原旅游精品路线。
五、保障措施
(一)壮大经营主体。以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快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林业龙头企业,推动组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联盟,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发展以林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林农和种草农户为基础的“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林草产业经营模式,打造现代林草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营造林草行业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二)完善投入机制。推动林草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实施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创新森林和草原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机制。优化林业贷款贴息、科技推广项目等投入机制,重点支持珍贵树种、木本油料、木本饲料、特种经济树种栽培、优质苗木、森林(草原)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领域。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产业。落实国家已确定的用地政策,激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林草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三)拓展金融服务。积极争取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争取金融机构开发林业全周期信贷产品,推广林权按揭贷款,推动林草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和生态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拓宽支持林业产业的金融产品,鼓励各地建立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制度,支持林业规模经营主体创办(领办)林权收储机构,支持其以自有林权抵押折资作为保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林产品抵押、质押融资。争取保险机构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完善林草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标准。
(四)加强市场建设。推广“互联网+”模式,建设林草产品电子商务体系,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大数据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推行订单生产,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积极推广木竹结构建筑和绿色建材,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深入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完善统一规范的产品标准、认定和标识制度。加强区域特色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国内知名品牌和国际优良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健全评价体系和命名制度。实施林草碳汇市场化建设工程,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快发展碳汇交易。
(五)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用材林、经济林、林下经济、竹藤、花卉、特种养殖、牧草良种培育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木质非木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草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推动林区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全覆盖,加快促进智慧林业发展。推进国家级林草业先进装备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先进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开展林业和草原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行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和优化林草业行政许可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推进行政许可随机抽查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林木采伐审批改革,逐步实现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确定采伐限额,改进林木采伐管理服务。建设林业基础数据库、资源监管体系、林权管理系统和林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乡镇林业工作站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发挥好行业组织在促进林草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七)维护质量安全。健全林草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林草产品质量评价制度和追溯制度。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产地标识管理、产地条形码制度。培育创建一批林草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建立林草产业市场准入目录、市场负面清单及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主要林草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机制,及时发布检测结果,引导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责任。
(八)扩大国际合作。实施林草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海外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和林业投资合作示范园区。深化木材加工、林业机械制造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推进林业调查规划、勘察设计等服务和技术输出。依托国内口岸,建立进口木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健全林业贸易摩擦应对和境外投资预警协调机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19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