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设立“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的问题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统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制度创新。为全面贯彻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改革任务,我局会同中科院等单位,在梳理研究全国自然保护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等要素,组织编制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并于2020年推动发布了《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由高黎贡山片区、白芒—梅里雪山片区、老窝山片区、云岭片区、老君山片区、红山片区、哈巴雪山片区、千湖山片区组成,涉及范围广,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局在编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过程中,已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给予了重点考虑,布局了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下一步,我局将根据确定的标准和程序,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有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二、关于组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问题
2020年,中央出台了关于统一规范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机构主要职责、设置原则、人员编制配备等具体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央文件要求,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关于你们提出的组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管理局,高质量、高标准编制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修复及环保基础设施投资规划的意见,我局将在推进相关国家公园设立过程中予以研究。
三、关于建立“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涉及区域通过开展保护、研究和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怒江州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收容救助了怒江金丝猴、熊猴、短尾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二是新物种记录不断被刷新。2011年发现了世界金丝猴家族新成员——怒江金丝猴,2017年发现中国兽类新纪录物种红鬣羚,2018年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金猫、世界濒危动物云豹。三是保护措施不断革新。2019年云南省首次尝试建立多方参与的金丝猴全境联合保护网络,实行保护管理机构、公益组织、科研机构、社区、公众和爱心企业等广泛参与的联合保护机制,组织开展滇金丝猴保护网络平台建设,滇金丝猴全境调查监测、巡护管理和保护能力提升、社区公益保护地建设、社区综合保护、栖息地恢复和廊道建设、公众教育等工作。
关于你们提出的建立“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的意见,我局将在推进相关国家公园设立过程中予以统筹研究。
四、关于统筹法规与政策的修订完善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200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2018年印发了《云南省加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若干规定》。关于你们提出的统筹法规与政策的修订完善工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分要求,尽快推进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等意见,我局将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法》为基础,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为支撑的政策法规体系,并在推进相关国家公园设立的过程中统筹考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引导公众参与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