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提案复文

“关于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新时期全民义务植树,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提案”复文(2021年第2203号(农业水利类368号))

2021-11-18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一、关于把参与义务植树作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方式、纳入素质教育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工作指导。《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等文件,明确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内容,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地各校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开展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明确提出有关知识点,培养广大青少年环保意识。目前,义务植树内容在中小学课程教材、实践活动中已有较多体现。比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选入《邓小平爷爷种树》这篇文章;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选用《低碳生活每一天》,专门讲种树是一种碳补偿活动;初中二年级地理教材介绍我国植树造林工作,将每年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等等。鼓励各地各校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编制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各学科各学段不同层次的劳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三)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举办“开学第一课”“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等系列德育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德育活动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开展全国文明校园评选活动,推动各地不断开辟和拓展学校教育空间,利用植树节、劳动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化实践育人,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包括生态文明教育在内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先后遴选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动各地充分发挥相关基(营)地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各地各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践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教育,巩固教育成效。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有关要求,一是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在相关学科有机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形势与政策要闻等鲜活素材,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二是持续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推动各地积极发挥校园实践活动的熏陶作用,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着力培育知行合一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珍惜劳动成果,杜绝浪费。

  二、关于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实践活动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为“全国低碳日”。2013—2020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已经成功举办8届全国低碳日活动,每年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向社会披露过去一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进展,提高了全社会的参与度。自2014年,我局发布《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宣传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方针政策。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利用“全国低碳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等平台,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减少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讲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

  三、关于将义务植树纳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问题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外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特别是承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义务植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我局出台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在15个省份启动开展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将尽责形式由传统的以植树为主,拓展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8大类50多种。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多样尽责,方便群众选择合适的尽责形式,就近尽责。下一步,我局将根据各地试点做法和经验,对《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同时设计开发全国全民义务植树“一张图”和手机应用管理系统,进一步方便公众参与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同时,我局将积极配合国家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在研究制定碳中和政策时,充分考虑森林碳汇的功能和参与机制。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