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调整当前山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利用现有的森林公园和其他适宜的山地资源着力建设和培育食物森林问题
加强山区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局在造林技术标准中始终贯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保护原生境的原则,以培养形成健康、稳定、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这和建设食物森林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局鼓励山区科学发展林下种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和《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要求,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生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林间空地适量、适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活动,由此正在形成山区林业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复合经营模式。个别地方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营造大规模纯林、生物多样性较差、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问题,引起我局高度重视,我局正在组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立并完善促进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森林经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实现科学造林。
二、关于通过食物森林建设逐步恢复贫困山区的植物多样性和重建动物多样性以及在恢复植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逐步重建动物的多样性问题
我局将在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中,强化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大林草结合和混交林营造力度,适量培育蟋蟀、蝈蝈、蝉、蚯蚓等昆虫,引导山区农民适度放养一些政策允许的野生动物,进一步突出生态效益,促进山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生态环境部自2012年以来,在四川、贵州等地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工作,试点地区生物资源均得到不同程度保护。
三、关于建立山长制,做好各项定向培育工作,提高食物森林建设的质量和管护水平问题
我局正在组织各地逐步建立林长制,在加强林地保护的基础上,在不损害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木本药材、木本油料等经济林种植。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引导山区农民种植适生草本药材和森林食品,适度定向养殖一些经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允许的野生动物,既能恢复山区生态多样性,又能增加山区农民收入。2017年起,我局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共同开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印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建设规划纲要》,指导山区农民依靠当地优势品种,加大定向培育力度,建设包括道地药材、花卉、茶叶、木本油料、水果、干果、木本调料、竹、畜产等为主导产品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充分开发利用了山区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要求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引导山区绿色发展。
四、关于各级政府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为食物森林建设提供支撑问题
生态环境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耕地为重点,兼顾园地和牧草地,共同部署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将根据调查评估结果,指导督促各地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农业农村部将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高效低毒农药示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实施,强化肥料和农药监督管理,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我局正在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推动山区绿色有机产业发展。自然资源部将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时,强化优化森林用地配置,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