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李是西北地区适生灌木,也是我国区域特色经济林木。近年来,国家为欧李等旱区灌木型特色经济林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5年、2016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两年提出要结合重大工程,因地制宜推动特色经济林发展,为各地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推动欧李等特色经济林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4〕9号)等有关文件,在西北地区营造欧李等灌木林与营造其他乔木林一样,同等享受中央财政给予的200元/亩的补贴待遇,同样纳入国家造林核查范围,成林的欧李灌木林也一并计入森林面积统计范畴。
我局积极开展相关基础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审定了2个欧李品种作为林木良种在北京、河北、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进行推广。依托国家科技专项等,开展了欧李资源培育及产业技术创新,筛选了一批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欧李优良种源和无性系,提出了西北沙漠欧李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采收等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研发了欧李果汁、果酒、酵素等产品,为推动欧李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实现社会共享,促进山区沙区林业改革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但是,欧李毕竟是区域特色经济林木,推进欧李种植必须与当前国家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一致。一是不管发展欧李还是其他树种,都要充分尊重当地农民意愿,体现农民自主自愿。如目前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明确提出退耕后栽什么林种什么树,由农民说了算,不宜硬性要求。二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突出各地优势与特色。适合西北地区种植的特色经济林很多,如枣、核桃、油用牡丹、刺槐、沙棘等,这些树种同样具有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各地要根据实际,结合当地生态和民生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推进旱区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为发展欧李等特色经济林提供了广阔空间,希望您作为该区域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继续深入开展有关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欧李等特色经济林区域适生良种研发以及兼具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的欧李优质丰产栽培与高效种植模式创新。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相关工作,积极推动欧李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和民生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