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林草产业 > 森林旅游产业

云南石梯村:农民变“鸟导”

2024-04-3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是观鸟旅游致富的典型。

自2015年开始发展生态观鸟旅游,石梯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14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至2022年的11785元。

曾经,村民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猎捕野生动物、开荒种植香茅草等经济作物,陷入了贫穷落后—破坏生态—更加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2016年,《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石梯边境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犀鸟第一村”规划》实施,鼓励引导当地群众发展生态观鸟旅游和生态种养植(殖)业。乡村的变化由此开始。

石梯村生态发展理念宣传栏 范梦圆摄

石梯村发展生态观鸟旅游先天条件优越。全村已发现鸟类450余种,约占全省已发现鸟种的44.55%,占全国的30.18%。石梯村是中国最容易观察和拍摄到野生犀鸟的地方,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在辖区内均有稳定的繁殖点。

石梯村位于中缅边境,世代居住的景颇族、傈僳族与缅甸的克钦民族群众联系紧密,胞波情意绵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丰富的鸟类资源和独特的民族人文资源在石梯村全面融合,为石梯村发展旅游产业,特别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在生态扶贫政策的带动下,村民主动放下油锯、斧头、砍刀和兽夹,自觉投身生态保护,实现了旧习惯向新理念的转变。群众与生态保护者之间的矛盾不复存在,还成为团结合作的战友。

如今,石梯村已建成各具特色的“鸟点”55个,布局合理、间距规范,并严格控制分布密度。同时,引导村民严格按照环境承载能力控制游客数量,设立游客诚信积分和生态休养期,适量适时科学投喂,将干扰降到最小。许多国内外观鸟爱好者慕名前来,每个监测点每年能收益1万—3万元。

盈江县被国内外观鸟爱好者誉为观鸟胜地。当地政府鼓励引导村民建“鸟点”、当“鸟导”,吃好“观鸟饭”。县观鸟协会开展鸟类知识培训,让“鸟导”持证上岗。石梯村已有“鸟导”50余名,每人都能熟练辨别150余种鸟类。村民变身“鸟导”后,收入大幅提升。

为给游客提供优质观鸟体验,石梯村建成村集体农家客栈2个、特色民宿24家、农家乐饭店2家。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观鸟旺季,每家客栈每天可有500元至1000元收益。村民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单次可获取服务费200元至1500元。

石梯村在发展生态观鸟旅游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同时,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生态补偿,通过培育坚果、热带水果和林下养殖产业,家家户户有产业、能致富、可持续。

2022年底以来,生态观鸟旅游持续回暖,石梯村当年实现旅游收入近800万元。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太平镇犀鸟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