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改革发展 > 各地动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助推呼和浩特林业产业发展壮大

2025-02-18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的坡梁地,靠传统种植模式一年下来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这两年我种黄芪,收入比过去增加好几倍,而且销售不用发愁。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继续种黄芪。”近日,武川县哈拉合少乡农民张月旺一边晾晒黄芪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武川县优质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黄芪、知母、甘草、黄芩、柴胡等各类野生药材200多种。近年来,武川县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深挖黄芪药材产业发展潜力,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材加工为导向、以中药材健康养生为突破,让中药材产业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2024年制定发布的《呼和浩特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点(试行)》对呼和浩特市林业产业发展壮大起到推动作用。

据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和科技科科长介绍,呼和浩特市集体林地面积为416.8万亩,约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69%,分布在9个旗县区,涉及8万多农户,是首府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2024年,呼和浩特市聚焦特色林果、花卉、林草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申请资金645万元,重点支持沙棘、海红果、芍药产业基地、储藏保鲜库、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充分发展林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市林业产业优质化、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24年,呼和浩特市林草总产值达到103亿元,较2023年产值增长率为21%。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和科技科科长说,《呼和浩特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点(试行)》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鼓励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依法利用商品林和国家二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林下资源、林间空地、林缘林地等,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富民产业。

“呼和浩特市制定了《大青山呼和浩特段生态保护与观光体验开放管理意见》,探索发展林旅产业。目前已经开放大青山沿线25条生态沟系景观、5条生态观光路线,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生态观光的需求。”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和科技科科长介绍,呼和浩特正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在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允许按相关规定放置移动类设施,利用林间空地建设必要的生产管护设施、生产资料库房和临时储藏室,相关用地可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用地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涉及生活和管理、庭院硬化等附属设施用地以及发生林地性质和用途改变的生产设施用地,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

另外,在壮大林草产业方面,呼和浩特将以发展壮大林草产业为目标,用好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地区振兴、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政策,整合资金项目,增加林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贷款贴息制度,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探索构建“四三二一”产业体系(打造四条主导产业链、发展三个重点产业、探索两个潜力产业、建设一个优势产业),保持林草产值持续稳定增长。打造“七个一”工程,培养一批林业产业发展典型,培育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优势特色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示范基地,申报一批产业项目,制定一批地方标准,认定一批地理标识产品,创建一批产品品牌。

和林县林草局党组书记告诉记者,作为自治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两个试点旗县之一的和林县,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养殖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将对重点林业经济组织从技术上扶持、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助力林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和林县正在进行林权档案的扫描、信息录入等工作,通过涉林企业参与,提升了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同时,推进林权抵押贷款,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为林业企业办理抵押登记贷款。(记者 刘丽霞)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