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八”刚过,一只大熊猫便悄悄来到大古坪村。这是2025年大熊猫第一次“光顾”这里。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腹地中段南坡,是陕西省内第一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行使科学研究、资源保护、巡护监测、社区共管、自然教育等职能。根据四次全国大熊猫综合调查显示,佛坪保护区内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持续居全国首位。
大古坪村是佛坪最偏远的自然村,村集体林与佛坪保护区国有林交错。保护区行使自然资源保护职能以来,大古坪村成为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当地群众笑称为保护区的“第五保护站”,并自称“大熊猫村”。
“丹丹”的发现地大古坪,大古坪村委会和大古坪保护站位于画面中央位置。熊柏泉摄
“我们这个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自然村,可是因为与大熊猫为邻,我们觉得不普通了,心里总是有隐隐的自豪感。”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总是和大熊猫相关。
1月14日,村民张忠平沿着河边在村中遛弯,一转身,就看到保护站的熊猫文创标识下,一只大熊猫正在路上踟蹰。隔着窄窄的白马沟,便是大古坪村委会。
对于大古坪村村民来说,每个人都具备与大熊猫相遇后基本的应急处理知识,见到大熊猫,张忠平第一时间就作出“不打扰、先观察”的判断,连忙躲到保护站院墙边的核桃树后悄声观望。
“按照以前村里发现大熊猫的经验,通常都是大熊猫生病或受伤才会下山。但是这次不一样,大熊猫看起来反应迅速、身手矫健,是一只健康的大熊猫。”张忠平判断。
尽管张忠平发现大熊猫后第一时间便选择躲避,但机警的大熊猫还是隐约发现了人的踪迹,立刻头也不回地朝着山坡上的竹林中跑去了。那里是大熊猫的食物基地,也是它的隐蔽场所。
大熊猫走后,张忠平立即向大古坪保护站汇报。工作人员依据当地的监控视频,虽然没法确认它的更多信息,但是能基本判断它很健康。工作人员决定不跟踪、不搜找,隔日再进入它出没的竹林,通过采集粪便了解更多信息。
张忠平说道:“马上就要过年了,与一只大熊猫不期而遇,真是好兆头!这些年来,我一直将自己当作保护站工作人员,在保护大熊猫事业中,我一直‘待命’。”
大古坪保护站是科学记录的第一只棕色大熊猫“丹丹”的发现地和抢救成功地,是野生大熊猫“希希”“璇璇”“斌斌”的伤后抢救地。在接受施救后,它们均延长了生命,续写了“猫生”故事。佛坪保护区成立以来,抢救伤病野生大熊猫50多只(次),此次为第一次发现健康大熊猫自由进村。
“作为与自然‘零距离’的保护区人,我们相信,身在基层一线,也有来自远方的关注和惦记。因为与大熊猫为邻,我们很感恩且一直快乐着。”张忠平说。(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