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植物保护 > 物种保护

珍稀貉在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身”

2025-01-14   来源:湖北省林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近日,湖北省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影像时,意外捕获一只陌生兽类影像。经专家鉴定,此动物为貉。

貉是东亚特有动物,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中国、蒙古等国。1927-1957年间被引入欧洲北部和东部并扩散。2021年2月1日,貉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

貉体型小巧肥壮,腿短体矮粗,外形与狐相似,体重约3公斤-6公斤。面部有特色,前额和鼻吻部白色,眼周黑色,颊部长毛形成环状领,四肢下部黑褐色,背毛浅棕夹杂黑色毛尖,尾巴粗短。

此次野生貉在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身并被记录,意义重大,填补了保康县境内野生貉野外活动影像资料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依据。

该保护区地处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境内荆山主脉,主体为鄂西北保存完好、森林类型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荆山山脉自然保护区典型代表、鄂西北物种基因库及汉江和沮水重要水源保护地。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1种,包括林麝、小灵猫、金雕、白冠长尾雉、黄胸鹀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毛冠鹿、豹猫、红腹锦鸡等56种二级保护动物。同时,还是我国极小种群物种小勾儿茶最大居群和最大植株所在地,以及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斑牡丹、卵叶牡丹原生地,生态价值极高。

据湖北省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负责人介绍,发现貉的地点位于保康山林地带,植被繁茂,生态环境优良,水源充足,为貉提供了良好栖息和觅食环境。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鉴于此次发现,后续将强化该区域保护措施,增设监测点,密切关注貉及其他野生动物生存状态。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