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动植物保护 > 保护动态

新春走基层 | 守护山林迎新春——记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铁坝保护站护林员梁楹

2025-02-0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选择了坚守工作岗位,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去圆更多人的团圆梦。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铁坝保护站(林场)营林段管护站站长、护林员梁楹,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位。每逢春节,他都坚守在护林防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与他日夜相伴的山林过一个充实的春节。

今年57岁的梁楹是“林二代”。1992年,他继承了父辈的衣钵,选择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林区当了护林员。从事护林工作33年来,梁楹先后在茶岗、沙滩、铁坝保护站(林场)的多个护林站点、瞭望台工作并担任副站长、站长,每一个春节,他都要在山上度过,几乎把林区走了个遍,被大家称为场站里的“活地图”。

梁楹(中)和队员通过智能手机提交巡山“作业”

营林段管护站距离两水集镇50多公里,地处舟曲县曲告纳镇木头岭大山深处,是铁坝保护站(林场)管护面积较大的站点。辖区共8个林班,管护面积4万余亩,全靠梁楹和其他6名护林员徒步巡山。

宁可千日无火,不可一日不防。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正是防火重要时期,梁楹和队员们不敢有丝毫放松。一大早,他们匆忙吃过早饭,便带上干粮、水壶和砍刀,冒着严寒奔向大山深处,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查林工作,提醒大家注意森林防火安全。

一身迷彩服、一个护林红袖章、一把砍刀、一个背包、一个水壶、一部定位手机是梁楹巡山的行头。走进林中,梁楹和同事仔细查看树木生长情况,巡查是否有人进山盗猎、盗伐林木、放牧和丢弃烟头、燃放烟花爆竹、上坟烧纸、野炊等野外用火现象及毁林开垦、蚕食林地等情况发生,认真排查和清除火灾隐患,收录红外线相机监测数据,并用手持数据采集终端拍摄保护区的森林管护和防火情况。

完成上午的巡护,梁楹和队员们便在林间席地而坐,拿出油饼、馒头和水充饥,简单的午饭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下山巡护。

“刚参加工作时,条件非常艰苦。职工住的是土坯房,护林站没有电,照明靠煤油灯、蜡烛,也没有自来水,自己做饭。漫漫长夜可谓煎熬。”梁楹回忆道,巡山全靠步行,护林员们往往一巡就是一整天,每天要走几十公里山路,饿了用干馒头充饥,渴了捧口溪水解渴,每年他要穿坏好几双胶鞋。

为了让林区群众都能明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到文明用火、安全用火,梁楹和同事经常走村串户或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村民沟通、拉家常、交朋友,宣传《森林法》以及如何报告火情、扑救山火等知识,让护林防火知识家喻户晓。同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林区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从而成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者。

每年春节、春耕生产时期,是梁楹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村民燃放烟花爆竹、烧荒积肥、烧药苗根等现象是最让护林员担心的,一整天都得在山里巡逻,密切注意林区里的情况。小到捡起一个烟头,大到宣传森林防火理念,他用双脚丈量着万亩山林,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也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多年积累的经验已经让他能很容易地判断出,哪种烟是烧火做饭的炊烟,哪种烟是农民在烧荒,哪种烟可能是火灾引起的。

中途休息时,梁楹向我们分享了他保护森林资源的一些难忘经历。2018年4月,村民烧地边时引发山火,集体林里浓烟滚滚,被正在巡山的梁楹及时发现。他立刻打电话叫人救火,自己则飞奔至火灾现场,毫不犹豫地冲入火海,顾不上火焰燎焦头发、烧着裤子,奋力扑打火头,最终将大火扑灭,避免了一场火灾。有时巡山时突遇大雨或迷雾,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石头下躲雨过夜。2017年6月,在偏远高山密林禁种铲毒踏查时,为不重复走冤枉路,梁楹和队员就露宿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梁上。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痔疮病又加重了,他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在一周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禁毒踏查任务。

2020年疫情期间,需要临时设卡防控疫情,站点通往外界的道路被封锁,下不了山。在断粮、断菜、断油绝炊的情况下,梁楹在管护站战“疫”最前线坚守了近2个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年“8·17”暴洪泥石流发生时,梁楹也在管护站值守。他所住的二层管护楼一楼全部被水淹,积水齐腰深,另一排职工所住旧平房被冲毁,灾情十分严重。灾害面前,梁楹不惧危险,始终坚守一线,带领大家做好抢险救灾和开展生产自救,确保了管护站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群众过节,我们得过关。看好山就是看好我们的饭碗,防好火就是防止我们失业,护好林就是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我们护林人的初心和使命。”

梁楹时常对同事们说,“现在正值防火期,防火重在‘防人’,得全员到岗到位,保障森林安全。虽说这几年防火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做得好,周边村民携带火种上山和盗猎盗伐、砍伐烧柴现象也少了,但还是不能松懈。”

33年来,梁楹常年在林区守山护林,几乎走遍了林场的每一个林班、小班,林场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林和每一条沟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状况,有什么树种,哪条坡野生动物最多,他都一清二楚,被同事们称为林场“活地图”。他的管护责任区内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没有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非法种植毒品等现象。他多次被评为护林防火先进个人、优秀护林员等。铁坝林区面积也由20世纪90年代的20多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5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60%。

在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像梁楹一样的护林员有300多名。这个春节,他们都不休息,坚守在护林防火的最前沿,“舍小家顾大家”,在寂静的山林巡护,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近年来,插岗梁保护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管护中心、保护站、管护站(林务所)三级林长体系和“林长+管护站(林务所)+护林员”的管理模式,对辖区林草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超3万次。还建立“林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协作机制,形成护林合力。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守护插岗梁万顷林海,插岗梁自然保护区连续37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前不久,梁楹被组织调整到山下交通便利,但山情、林情、社情复杂,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的铁坝保护站勿依族管护站。接替他的人也走马上任了,梁楹把辖区护林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接任者。“这是森林防火巡护记录本,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记录记好,把咱们负责的管护责任区看好,以后这里就交给你了。”交接完工作,梁楹和接任者随即紧紧拥抱在一起,流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

“当初选择这份职业,我无怨无悔。在新的环境中,经受新的考验,续写属于我的使命篇章。为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我会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确保林区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望着莽莽林海,梁楹神情坚定地说。(刘江林 文/摄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