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林长制守护绿水青山的潼南模式

2025-10-2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自2021年启动林长制工作以来,重庆市潼南区紧扣守好绿水青山这一核心目标,尤其是2024年9月《重庆市林长制办法》实施后,该区进一步对标市级要求优化机制,逐步构建起责任闭环、执行高效、创新驱动的林长制工作格局,松材线虫病防控、国土绿化、森林防火、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锚定“体系实”:

织密责任网络 破解管护难题

林长制落地,关键在责任闭环。潼南区自改革初期便聚焦“谁来管、管什么”的核心问题,分层构建责任体系。2021年,该区建立“区级林长+镇街级林长+村社区级林长+护林员”的“3+1”组织体系,将全区划分为17个区级、125个镇级、271个村级责任区,同时明确山林警长协同管控,实现“管护范围全覆盖、责任主体全明确”。

2024年,潼南区对接市级“推深做实林长制”部署要求,升级推出“一长三员”基层执行体系——以村级林长为核心,搭配负责日常巡查的护林员、承担监管职责的镇街驻村干部、提供专业指导的林业技术人员,有效破解了此前村级林长“单打独斗”的困境。同时,该区探索建立“林长+山林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司法”的完整闭环,避免“各管一段”的脱节问题,显著提升林业治理整体效能。

值得关注的是,潼南区在区林业局专门设立林长科,配备3名专职人员负责统筹考核,成为落实市级要求的关键枢纽。同时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报告内容,要求下级林长每年向上级林长作专题汇报,以“党内监督+层级汇报”确保责任落实不悬空。

聚焦“执行活”:

贴合实际提效 确保管护到位

制度好不好,关键看落地。潼南区在林长制执行层面摒弃 “一刀切”模式,动态优化措施以贴合基层实际。针对初期巡林频次不恰当的反馈,该区结合市级“科学巡林”要求,调整巡林频次,同时引导护林员使用自有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开展巡林工作,既提升效率,又减轻基层负担。

在任务管理上,潼南区对照《重庆市林长制办法》列出责任清单,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土绿化、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区监管等工作统一纳入林长制范畴。2023年,该区松材线虫病防控提前实现“撤销疫区”目标,2024年国土绿化、森林防火、林业数字化建设获重庆市林业局通报表扬,尤其是该区开发上线全市首个古树名木保护数字化应用,古树名木养护率、参保率、复壮率三项均达到100%,实现扩绿兴绿护绿多维度提升。

突出“赋能新”:

依托智慧创新 提升管护水平

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潼南区积极运用科学技术为林长制提效。积极对接市级“智慧林长”系统,推动林长通过智慧终端实时调阅责任区林地资源、巡林进度、古树生长状态等信息,实现“一屏观全域”的监管效果;建成的“智慧林长+森林防火”平台,整合高清监控、热成像、无人机技术,对重点林区火情进行24小时监测预警,确保辖区内不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在古树名木保护领域,潼南区创新应用AI智能保护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病虫害情况,替代传统人工每周巡查模式,使管护效率提升60%以上。2025年9月,重庆市古树名木保护推进会在潼南召开,该区“传统管护+数字技术”的保护模式得到全市各区县称赞。

潼南区将继续以《重庆市林长制办法》和市级行动方案为指引,重点完善“一长三员”协作机制,打通智慧平台与市级系统数据共享通道,总结松材线虫病防控、无火林区建设及古树名木智慧管护经验并形成操作手册,通过持续优化林长制实践路径,以更扎实的举措守护绿水青山,推动林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基层力量。(潘文良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