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飘絮是否治理,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进展如何,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怎么做?围绕这些民生热点话题,近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郜红建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上海民生访谈》节目回应社会关切。
加大悬铃木冬修力度
又到果毛飘絮季,不少市民感到困扰。上海的果毛飘絮主要来自悬铃木,为了缓解悬铃木果毛飘絮影响,上海在2020年颁布全国首个《行道树悬铃木果毛防控技术导则》,明确以修剪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控原则,规范悬铃木的修剪控果、物理冲刷、环卫清扫的方法。
“在行道树飘絮治理方面,实践表明,修剪是减少果毛影响的最有效措施。”郜红建介绍,冬季修剪去除果球,可以直接减少果毛来源。通过合理修剪可在第二年减少90%果毛的产生。
今年,上海市绿化部门加大了悬铃木冬修力度,运用前瞻性防控策略提前清除大量果球,实现果毛生成源头的系统性消减。此外,依托“局长服务接待日”活动、“阿拉看绿容”电视节目、“绿容200问”等载体,介绍果毛飘絮防治知识,共商果毛飘絮治理难题。
再建100个“美丽街区”
自2021年起,上海市开始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已累计完成2.8万余处公共休憩座椅的优化提升。
“今年,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将在完成3000处公共休憩座椅优化提升任务的同时,通过设施改造、功能优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公共休憩座椅的整体品质,让座椅更亲民、便民、惠民。”郜红建表示。
市民游客在公园赏花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供图
公共座椅优化提升是上海推进“美丽街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郜红建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已建成807个各有特色的“美丽街区”,总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今年,上海将再建100个“美丽街区”,进一步挖掘“美丽街区”在人文历史、情感交流、赋能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在建设中加强会商,让百姓智慧贯穿设计、建设、治理的全过程,让市民真正成为“美丽街区”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
细化公园帐篷管理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统计,5月1日—5日,全市公园接待游客较上年同期增加3.62%。郜红建介绍,今年,上海市公园将继续推进主题功能拓展,围绕“公园+体育”“公园+音乐”“公园+艺术”“公园+红色资源”等内容,推出上海城市公园“四季场景体验游”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送上四季各有风味的公园体验。
按照规划,到今年年底,上海围绕外环高速的环城生态公园带以内将新增楔形绿地700公顷以上,“环上”累计建成开放公园50座,建成105公里的外环绿道,除了重大市政节点以外,基本实现环城绿道贯通。同时,“五个新城”累计新增环城绿道150公里以上,5个“绿心”公园基本建成。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开放,市民游客在公园内搭帐篷的需求不断增加,帐篷的使用和相关安全问题引发高度关注。
“搭好帐篷也是一门科学,既要满足公众享受生态的需求,又要有序规范,找到最大公约数。”郜红建表示,上海将在出台《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和《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细则》的基础上,根据公园绿地场地条件、客流量等特征进一步优化相关指引和规定。同时,继续邀请多方面代表贡献“金点子”,更好地引导市民游客合理搭设帐篷、享受自然。(接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