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浙江杭州:探索集体林改新路 促林业强村富民

2024-09-0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浙江省杭州市积极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路径,深入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提升林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林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2023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963亿元,连续10年居全省首位。

盘活山林资源

实现生态价值新增值

杭州市系统整合山林资源,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增值办法,开拓“两山”转化新通道。

通过建立林地跨区域占补平衡补偿机制,杭州市促进东西部要素优化配置。2023年,建德市与上城区、临平区和义乌市完成林地指标交易1340亩,调剂指标收入2.28亿元。

上城区整合流转丁兰街道皋城村、沿山村400余亩集体统管山林,与中国科学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深度合作,对两村区域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建设林下中草药、林下菌菇、自然研学基地、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产业项目,打造城区乡村共富示范地。建成后,皋亭山景区游客接待人次将同比增长15%,村民年人均收入将同比提高80%。

淳安县创新林地资源配置方法,率先出台林业标准地指标体系和认定办法。对标工业园区“三通一平”模式,探索“七有”林业标准地建设,加速提升林地综合效益,有效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目前,该县已建设林业标准地9345亩,年均新增资本投入2000余万元,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955万元。

力求因地制宜

引导产业集聚促突破

立足各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杭州市因势利导助力各区县打造“一地一品”特色林业产业,助推各地抢占林业产业发展新高地。

余杭区是“中国竹子之乡”。依托竹林资源,该区推动13万亩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围绕竹子全生命周期打造产业链,并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建设,实现家门口领租金、股金、薪金。2023年,余杭区竹产业产值达40.93亿元,同比增长2%。仅共富工坊项目就带动就业448人,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190万元。

临安区大力推进山核桃和竹笋两大林业产业生态化改造。出台了《“临安山核桃”亮牌战略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和《临安区竹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区财政每年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推动两大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加快林地生态治理,全面推进“八个一律”负面清单,实施规模化流转和生态化经营示范点建设。“临安山核桃”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果业品牌坚果类榜首,“天目笋干”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淳安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为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淳安县以“中药材+”为核心,构建淳北片区“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大力推进林下中草药种植。通过组建中药材产业联盟、建造浙西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省首创林下经济标准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淳安县中药材年加工量突破8100吨,产业年产值达5亿元,惠及农户2.3万余户。

探索多元发展

打造共富示范新样板

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优势,杭州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和休闲产业,森林休闲经济已成为乡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龙门秘境”位于临安区高虹镇,是浙江省重点森林康养基地。2016年以来,景区流转村集体及村民荒地、荒山4000余亩,闲置房子50余幢,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森林休闲康养、林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模式,实现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文化资源有机融合。截至2023年,景区累计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26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42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400元。

临安区昌化镇以建立森林康养产业共同富裕综合体为突破口,构建“政府+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创建集森林康养度假、林下中药材种植、森林食品和生态文化体验、户外拓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森林康养共同富裕综合体,打造区域避暑养生胜地、深度融杭的大都市后花园。该综合体带动周边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万亩,每年为当地低收入农户增加收益200余万元。

建德市积极探索场村共建共富。寿昌国有林场与李家镇三溪村合作建设500亩“油茶+林下中药材”标准地项目,并联合相关村建成朱家埠郊野公园,开展森林徒步、骑行漫游、森林露营等互动体验活动,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

每年寒暑假,余杭区长乐林场的亲子自然研学体验活动都会爆满。目前,林场已开设生态教学项目200多个,累计接待1000多所学校、300多万学生。2023年,林场共接待54万人次,创收4000余万元。(吴恢庆 王伟伊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