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林草新闻 > 草原保护 > 保护动态

“十四五”以来我国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2025-04-22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到:

4月2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草原保护修复主题发布会,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表示,各级林草主管部门把保护草原生态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草原保护修复,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草原生产力持续提高,草原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据悉,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面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强草原工作顶层设计,制定了一系列强化林草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草原监测、保护、修复、执法、草业、支撑等六大体系,将草原保护发展纳入林长制考核,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以组织实施“双重”“三北”等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草原修复治理。“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特别是在三北地区草原面积有22亿亩,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自2023年6月6日以来,通过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乔灌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草原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三北地区草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京津上风口沙源明显减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国家林草局坚决守牢草原资源安全底线,始终保持草原执法监管高压态势,联合开展“绿盾”“护绿”等专项行动,打击毁草开垦、非法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草原变化图斑判读与核查处置,提高主动发现草原违法行为的能力。2018年以来,各地累计立案查处破坏草原案件近5万起,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千余起。4月17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通报了6起毁草典型案例,形成了有力震慑。

李拥军表示,尽管全国草原生态状况已走出低谷,实现了由本世纪初的“整体恶化”到当前“整体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但由于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修复治理难度大,目前仍有约7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王冬梅)


【纠错】
无障碍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