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驶在张北草原天路,沿线植被茂密、绿意盎然,仿佛穿行在百里森林画卷之中,让人啧啧赞叹。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家口市在草原天路沿线完成造林近10万亩,并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把游客引进来,如今年均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带动10多万村民增收致富。
张北草原天路是张家口市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张家口市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构筑环京津生态屏障,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四个监测周期实现缩减,在全省减幅最高,重度以上沙化土地基本消失,已由沙尘暴加强区转变为阻滞区。根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报告,张家口市沙化土地治理成效位列全省第一。
让绿色成为底色
张家口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534万亩
张家口市聚焦防沙治沙重点领域,高质量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基本草原优化调整,扎实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1534万亩,治理退化草原158.57万亩。优选适地易成活树种,结合立地、气候、土质条件,坚持地域和选种相结合,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省级森林公园16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6个。围绕“一核、两沿、三环、四带”整体布局,打造形成沿冀蒙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网、沿河沿路防护林、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以及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等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防风固沙成效逐步突显。
今年省下达张家口市防治沙任务68万亩,其中造林41万亩,草原治理15.5万亩,小流域治理11.5万亩。张家口市把防沙治沙工作同造林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积极申报“三北”工程建设项目,为顺利完成“三北”六期规划任务实现良好开端。
让绿色成为责任
推进林(草)长制压实治理责任
张北县建立“林(草)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四长”联动助力林草资源司法护航;涿鹿县开创“林(草)长+院校+企业”发展模式,建立科研教学基地;阳原县创新“企业林长制”,推进重点林区集中管理,在揣骨疃镇建立了玉屏山万亩荒山荒坡林苗一体化示范园区,林业企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
全市全面压紧压实各级林(草)长责任,通过召开总林(草)长会、签发总林(草)长令、强化各级林(草)长巡林督导解决实际问题等措施推进林(草)长制工作。不断拓展“林(草)长+”部门协作机制的深度和广度,将协作部门职能优势密切衔接,协调落实林(草)长制工作职责。建立了林(草)长制工作规范,不断完善林(草)长制智慧平台管理机制,制定了事件处理工作流程图,规范平台使用行为,进一步提高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召开总林(草)长会议29次,林(草)长制专题会议43次,签发市总林(草)长令3个、县总林(草)长令42个,各级林(草)长累计巡林16.6万次,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重难点问题68个。
让绿色成为金色
打造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价值
赤城县把“赤芍”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以赤城县绿色扶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头带动全县种植,免费向种植户提供苗木和种植技术,并签订供苗种植及回购协议,实现“有苗种、高产出、保销路”的产业化目标。目前,全县发展赤芍1万亩,赤芍五年生产周期,每亩可产赤芍中药材1500千克,每亩平均年收益1万元,仅此一项全县可增收1亿元。
像“赤城赤芍”这样在全市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还有很多。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有关政策前提下,张家口市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花卉和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坚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促进核桃、仁用杏等传统木本粮油产业提档升级,稳步扩大酸枣、沙棘等新兴产业规模。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药、林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不断丰富森林食品种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繁育,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全市经济林将新增和提质增效10万亩、林下经济新增2万亩、种苗花卉新增和提质增效1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40万亩。
(来源 张家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