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展示 > 三北工程科学绿化 > 会议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永强作典型发言
内容来源: 2021-11-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三十八年初心不改 敢叫荒山变青山

三十八年使命在肩 誓将青山变金山

中共彭阳县委 彭阳县人民政府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国土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属于黄土高原干旱丘陵沟壑残塬区、宁夏中南部生态脆弱典型区。1983年建县之初,全县森林覆盖率不足3%,水土流失面积占90%以上,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

彭阳历届县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肩负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时代使命,依托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沟坡梁峁塬综合修复,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走出了一条植绿与增绿互促、保护与修复并重、山绿与民富双赢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县森林面积从建县初的27万亩增加到12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2.2%,降雨量由80年代的350毫米左右增加到2020年的561毫米,昔日的苦甲之地变成了今日的高原绿岛。先后获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生态建设示范县、绿化模范县、退耕还林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园林县城等殊荣。

一、高点谋划,久久为功,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建县伊始,面对极端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贫瘠落后的生活状况,县委、政府深刻认识到,贫困的根子在山,发展的潜力在林,要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大兴实干之风、大搞植树造林、大抓生态建设。38年来,建设好生态、优化好环境、改善好民生,成为历届县委、政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不变课题。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固树立生态立县发展理念,明确了“10年初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30年实现山川秀美的长远目标,将生态建设纳入每个五年规划,列入每次党代会、人代会重要内容。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生态人居名县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打造大花园、大果园构建生态家园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彭阳县十四五林草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抓生态、促发展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历任县委、政府坚持人接班、事接茬,38年如一日推动生态建设。建县初期,探索推行农林牧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经营模式,大兴植树造林;1992年,提出山水林路综合治理,造林每年保持5万亩增速;2000年,抢抓国家实施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历史机遇,大力实施“813”生态提升工程,用5年时间打造生态乡8个、生态村100个、生态户3万户;2017年,推广四个一林草工程,促进了增绿和增收相统一;2021年,立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争创宁夏山林权改革重点县,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保障林农收益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稳固的生态屏障。

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彭阳山大沟深、风大雨少,自然条件恶劣,造林难度极大。在与恶劣自然环境较量中,全县上下坚持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干群团结一心,在战天斗地中锤炼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典型。红河文沟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修了10年田、栽了10年树,让19条沟、9道梁、12个峁95%的荒山变林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李志远,身残志坚、只身一人将和沟村200亩荒山变林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凤鹏带领造林队将一座座荒山打造成了生态银行。一代又一代彭阳人不改初心、不易其志、接续奋斗,绘就了今日的秀美山川。

二、解放思想,探索实践,提升生态建设本色

在生态建设和治理过程中,彭阳县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彭阳理念,打造了彭阳样板,走出了彭阳路子,干出了彭阳速度

优化机制强保障。为官先过林业关是彭阳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将生态建设纳入效能考核,实行县乡村三级包抓责任制,做到挂图作战、清单管理、项目推进、对账落实。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的多元投资结构。全面推行科技承包责任制,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扎根山头、跟踪指导,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注重林木资源管理,全面推行封山禁牧,严格落实山林长制,每座山每片林都有管护责任人。

科学方法提质效。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本单元,整座山、整条沟、整个流域先下后上、先坡后沟、造林修田,实现山水田林路一体推进。针对生态治理单户难发动、劳力难组织、施工难统一、质量难保证、受益难平衡的实际,制定政策调动、机制促动、科技引动、实践带动、利益驱动的五动措施,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坚持大兵团作战,打破地、村、乡界,做到群众齐参与,春夏秋三季大会战,上阵劳力超过10万人,实现生态建设数量和质量双保障。

规范标准促提升。造林初期,由于降水量少,苗木成活率很低。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创造了“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造林技术,即沿等高线开挖宽80厘米、深80厘米的水平沟,筑高50厘米、顶宽40厘米的外埂,埂外坡自然坡面呈60°,田面整修成宽2米、外高内低的反坡状,蓄水、抗洪、保墒效果显著,极大提升了造林成活率。据测算,彭阳“88542”工程整地带可以绕地球三圈半,被誉为中国生态长城
   
创新模式抓治理。以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林草布局上做到山顶沙棘、柠条带帽,坡地杏树、山桃缠腰,路埂乔木、灌木结合,在立体治理上推行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模式;在生态经济发展上坚持山顶种植绿化林、山中栽植经果林、山下发展庭院林、沟边栽植乔木林,通过不断集成创新,实现了多样化治理、多角度开发、多方面受益。

三、接续奋斗,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特色

随着彭阳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良好生态已成为彭阳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近年来,县委、政府在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的基础上,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做好生态+”文章,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更多金山银山。

生态效益更加凸显。现在的彭阳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年降雨量最高达到759毫米,全县湿地面积达到2.7万亩,昔日风吹黄沙漫天跑的天气一去不复返,全县大气优良天数占比稳定在93%以上。实施三北工程30万余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94平方公里,年入河泥沙量减少680吨,水土保持率达到79%,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灾害。生态建设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而且森林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和完善,全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一度消失的金钱豹、红腹锦鸡等国家保护动物频频现身。

经济效益更富活力。依托宜人的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先后开发出了茹河湿地公园生态长廊、金鸡坪梯田公园等3A级景点,2021年接待游客45万人,旅游带动社会综合收入突破1.8亿元。同时,全县大力发展以生态鸡、中药材为主的林下产业,以红梅杏、苹果、花椒为主的四个一经济林,林业总产值由建县初的719万元提高到3.88亿元,彭阳红梅杏”“朝那鸡获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生态建设带来的碳汇储备量全面增加,碳汇交易项目稳步推进,释放的红利将惠及千家万户。

社会效益更为多元。通过全民投入生态建设,广大群众生态观念和意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扶贫、生态振兴新路径,在植树造林中优先采用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和苗木,把建档立卡户作为林业工程建设的先锋队2016年以来,累计1万余名建档立卡户参加人工造林,劳务收入800万元,购买苗木突破亿株,带动增收920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群众增收致富动力。

虽然彭阳县在国土绿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彭阳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借鉴先进市县经验,紧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更有效的举措,更务实的方法,更扎实的作风,持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彭阳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