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的要求,聚焦攻坚战面临的系统治理、联防联治、农防林建设、水资源配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短板弱项建言献策,助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加强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
当前,三北工程建设面临着林草湿荒生态系统综合性不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统筹性不够、各部门间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和困难,亟需破题攻坚。
昝林森委员建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坚持系统思维,强化三北地区各级林草机构建设,优化调整水资源分配体系,统筹安排三北工程生态用水份额。推动中央企业参与三北生态建设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生态建设纳入强制性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中央、省区和区域性三北工程协调机制作用,彻底解决条块分割、分散治理的问题。
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示范样板,推进陕西吴起和甘肃华池、环县三县山沙联防联治,马忠明委员建议,要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载体,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以三北工程六期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探索山沙联防联治路径和模式,打造新时代西北地区“塞罕坝”,为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示范、树立样板。
精准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
腾格里沙漠跨越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武威市、宁夏中卫市等三省(区)三市(盟),是我国西北路沙尘的主要策源地,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区、防沙治沙核心区。
为加强腾格里沙漠跨省区联防联治,蒋齐委员建议,要坚持系统观念,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治深度合作机制。三省(区)三市(盟)建立腾格里沙漠联防联治工作协调机制,深化合作、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重大合作事项,联合开展资源保护巡查执法检查,依法打击毗邻区域破坏生态环境和林草植被资源行为,形成协同治沙、管沙、用沙的工作新局面。要坚持模式创新,推动央地合作互补开展联防联治,引入有实力的央企参与腾格里沙漠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探索工程、生物、光伏治沙模式协调发展路径。统筹采取沙化土地“治”与“防”措施,开创央地合作、政企协同、携手治沙的新格局。要坚持示范引领,打造防沙治沙标志性样板工程,将腾格里沙漠放在大区域景观尺度下审视,紧盯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等关键地带和主要风沙危害区,目标一致、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重点在交界防风阻沙带建设、交界退化林草修复建设、产业生态廊道建设、区域综合治理、科技治沙等5个方面开展跨区域深化合作,着力打造标志工程、精品工程。
为加强宁蒙两省区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联合防沙治沙工作,马洪海代表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国家林草局等部委支持宁夏中卫市与内蒙古阿拉善盟开展腾格里沙漠跨省区联防联治,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两省区交汇处,建成一条长47公里、宽10公里的固沙锁边带,打造宁蒙联合防沙、治沙、用沙试点示范区,减轻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效保护宁蒙1018公里黄河,减少泥沙入河危害,切实守护黄河安澜。
巩固提高农田防护林建设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始终把农田防护林置于工程建设的优先发展地位,农田防护林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河套平原、汾渭平原、河西走廊等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免受风沙、霜冻和干热风等危害,对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三北工程建设发展,由于人们对农田防护林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农田防护林建设面临新造难、更新难、管护难等问题。
为了科学有序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科学合理更新改造老化退化农田防护林,蒋齐委员建议,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三北工程六期规划》精神,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林网建设,有序落实规划任务,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要加大老化退化、缺网断带农田防护林修复改造力度,把农田防护林建设成为多林种、多树种并举,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要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把农田防护林建设、更新、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核,确保现有农田防护林面积不减、功能不降。要强化农田防护林要素保障,完善投入政策,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农田防护林建设力度,在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单列农田防护林的投资份额。要保障生态用水,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灌溉和农田林网渠系,合理配置生态用水指标,创新用水模式,保障必需的农田防护林生态用水。要加快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从政策层面和实施层面解决农田防护林建设用地、资金支持、管理责任等问题。
优化水资源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
三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旱区产业要发展,生态要保护,既要权衡人口、行业、地方利益,也要统筹全流域、全局性研判,妥善解决三北地区农林水矛盾问题和“三生”水资源分配矛盾。生态用水配给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三北工程建设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昝林森委员建议,要科学评估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做到“四水四定”。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有限水分可持续利用。要坚持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加强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乔灌草优化配置研究。要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发展基于光伏产业的现代节水设施农业。要尽快开展三北地区生态本底基础调查和数据归一化整编,摸清三北地区水资源家底。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2018年,在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随着三北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工程建设进入了爬坡过坎、啃硬骨头的阶段。三北工程区生态建设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林草保护修复难度加大,成本逐步增高。同时,国家的投资标准与实际治理需求差距较大,投融资机制不够多元化,林草科技支撑不足等,制约了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徐睿霞委员建议,统筹三北工程六期资金,设立三北专项资金专户,建立资金直达机制,确保三北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投资标准,允许多措施叠加实施,并向重点旗县倾斜。
蒋齐委员建议,在国家层面提高荒漠化治理标准,适当提高乔木林、灌木林、防沙治沙亩均投入标准,通过工程治沙、种植、封育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理,提高荒漠化地区的治理质量和成效。
党彦宝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黄河“几字弯”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攻坚行动中,掀起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热潮。深化产业“大融合”,鼓励创新发展“风光电+特色产业”等立体式复合型新能源项目,构建“防风固沙、生态治理、产业发展、富民增收、乡村振兴”多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努力让黄河“几字弯”变成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金山银山。
路全忠委员建议,随着三北工程六期稳步推进,要继续推动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工程建设、成效考核等北方生态屏障指标,为将三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夯实基础。
王秀英代表建议,创新“光伏+农业”模式,在保障不改变耕地性质、不改变耕地用途的前提下,将彰武县沙化相对严重、集中的15.8万亩沙化耕地划定为辽西北“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治理试点用地,真正实现“锁了沙、救了地、多产粮”。(办公室 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