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10周年,也是三北工程启动实施45周年。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40多年来,三北工程在增绿、用绿、护绿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国绿”,成为我国以生态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缩影、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在“增绿”上久久为功,工程区生态面貌加快由“黄”到“绿”转变。三北工程围绕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兴林富民等主攻方向,坚持农林牧、多林种、多树种、带片网、乔灌草、造封管、多效益相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国土科学绿化,多快好省开展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使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绿色版图增加30多万平方公里,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绵延近5000公里的“绿色长城”,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全部实现了沙化土地的逆转,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59.06%,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延安、榆林等三北工程重点治理区从2000年的“半黄半绿”到2009年的“一片碧绿”,再到如今的“大片深绿”,使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近400公里,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区域,创造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奇迹。
在“用绿”上求实见效,工程区人民群众加快由“增绿”向“增收”转变。三北工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三北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当地群众做好山水文章,推动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40年多来,三北工程区各地大力发展以苹果、红枣、梨、杏、核桃、葡萄、桃、板栗、花椒、枸杞等特色品种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建成了以山西、陕西和甘肃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黄河沿岸的红枣基地、新疆的香梨、宁夏的枸杞、河北的板栗等一大批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三北地区经济林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左右,年总产值高达1200亿元,新疆、宁夏等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近4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高达480亿元,实现增绿、增收互促共赢,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三北画卷。
在“护绿”上尽职尽责,工程区人民群众由“要我造”到“我要造”转变。三北工程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运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效由人民评判”的原则来持续推进工程建设,全面实行林(草)长制,真正把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把造福人民的初心实践在绿水青山之间,激发了工程区人民群众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积极性。在三北工程的带动下,三北地区亿万群众把改变生态面貌、改善生存条件、建设宜居家园的强烈愿望化作自觉行动,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积极投身到改变自然的伟大实践中,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中来,彰显了人民意志,满足了人民期待,凝聚了人民伟力。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直接参与三北工程建设的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占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53%以上,工程建设累计带动全国近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781亿株,累计选聘各类生态护林员近30万名,带动了百万人口增收致富,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受益的浓厚氛围,为世界交出了一份优异“绿色答卷”。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共同命运,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新征程上,三北工程将继续肩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鲜明旗帜,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