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工作动态
玉门市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现状及保护对策
内容来源:三北局 2023-05-3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近年来,玉门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和“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理念,坚守生态环保底线,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矿山、森林、草原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生态资源禀赋

(一)矿山资源禀赋。玉门市贵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重要和优势矿产为金、铷、萤石、芒硝、石英岩、饰面用花岗岩等。在查明资源量矿产中,居全市第1位的有萤石、芒硝、石灰岩等3种矿产。截至2022年底,玉门市已发现矿产36种,其中探明资源量的矿产有煤、铁、铜等22种;已发现矿产地4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4处、小型矿产地39处。截至2022年底,玉门市共有探矿权18个,开展或正在开展基金项目12个;现有采矿权23个,已开发利用矿产13种,开发利用率高的矿产主要有金、石英岩、化肥用砂岩、石灰岩、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岩等。

(二)林草资源禀赋。玉门生态多样,物种丰富,植被类型、生物种群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目前,全市79.52万亩林地中森林面积74.16万亩,森林蓄积3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草原面积489.72万亩,湿地面积32.34万亩。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主要举措

(一)加强历史遗留无主矿山恢复治理。一是重点实施玉门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环境治理一期项目,2011年争取中央财政投入9000万元,对5个历史遗留矿山渣堆压占、地面塌陷等问题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治理面积1214公顷,矿区土地复垦132公顷。2013年争取中央财政投入8000万元实施了玉门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环境治理二期项目,老君庙油田矿区修建井场开挖山体、损坏植被,弃渣及建筑垃圾进行环境恢复治理,恢复治理面积59公顷,土地复垦面积19公顷。二是实施历史遗留无主砖瓦粘土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2021年玉门市人民政府与重庆斌鑫集团甘肃分公司合作,采用EPC+利益分配模式,引进社会资本1201.4万元,对我市8个历史遗留砖瓦黏土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要是砖窑拆除、辅助设施拆除、垃圾清运、渣堆平整、土地复垦。共完成土地复垦面积79.15公顷。

(二)加强绿色矿山建设。2021年,玉门编制完成《玉门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成立推进领导小组,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目前甘肃省酒泉盆地老君庙油田、鸭儿峡油田等2个矿山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昌马金矿正在申报省级绿色矿山。通过系统实施总投资18201.4万元3个项目的实施,

(三)加强生态保护。蓝天就是幸福,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可见,森林资源是构建自然生态的基础。一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玉门生态多样,物种丰富,植被类型、生物种群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目前,玉门市现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玉门市辖区内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个总面积331.69万亩(其中昌马河、南山、干海子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9.38万亩;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青山国家沙漠公园2个自然公园面积42.3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6.63%。三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纳入天保工程区外公益林65.38万亩;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6.4万亩。

(四)加强国土绿化。绿色是生命的本色,也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保护色。2021年,按照“城乡一体,林城相拥、林水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灵魂,完成义务植树62.34万株,占任务60万株104%;人工种草7.6万亩,占任务3万亩的253%;补播改良退化草原2万亩,毒害草治理5万亩2022年,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产业”三大主责主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改变过去单纯挖坑栽树、苗木成活率低的造林模式,将零碎的低质土地、水土保持能力差的低效林地改造为集中连片、苗木成活率高、自然存水好的高标准农田和生态经济林,完成生态造林4227亩,占计划任务3400亩的124.3%完成农田防护林31.2公里,占计划任务30公里的104%完成绿色通道32.5公里,占计划任务25公里的130%。2023年,以国储林生态林项目建设为抓手,落实人工造林地块11000亩,其中:东镇建化园区生态公园计划营造生态林3500亩,栽植胡杨、白榆、杜梨、云杉等各类树木10.5万株;玉门老市区至G30高速公路清泉收费站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营造生态林2057亩;绿化总长度为20.38公里;玉门东镇至玉门老市区红色旅游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营造生态林3908亩,绿化总长度13.331公里;全市12个乡镇、3个园区、2个农垦团场落实造林地块2016亩。初步形成以重点村镇绿化为基础,公路、农田绿化为骨架,各种绿地相互交融,乔、灌、草搭配有致,点、线、面协调发展的绿化生态系统

三、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科学开展矿山资源勘查及矿山修复,玉门市进一步加大硅石、萤石等矿产资源和地质调查的勘查力度,先后共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项目7个,新增萤石(CaF2)资源储量97.55万吨、硅石资源储量4.89万吨。积极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2个煤矿退出。加强规划管控,严禁在禁止开采区内新设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项目,对占用各级各类保护区的矿业权全部有序退出,退出比例达100%。持续优化矿业结构,大中型矿山比例为4.76%。采选技术工艺水平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矿产“三率”水平达标率为100%。“十三五”期间,组织编制完成《玉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2年)》,开展了8个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建立严格的矿山生产过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的责任落实到矿山生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大量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两年来,玉门市重点实施国储林生态林项目建设,实现生态修复对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确保老市区和建化园区生态修复区域成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绿色屏障区、发展保障区。按照“农业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的生态发展模式,创新林草发展模式,采取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方式,造林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地域特点的经济林果与生态防护林带,先后种植了适合生长的红柳、新疆杨、河北杨、国槐、梭梭等抗盐碱、耐旱耐寒的苗木,转变戈壁荒漠贫瘠地貌,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产业化体系。通过科学造林和森林草原生态修复等系统治理,玉门市新老市区区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屏障效应得到有效发挥,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拓宽了玉门市发展空间、保护了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解决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让玉门新老市区呈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协调促进的新局面,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玉门市得到充分实践。

三、存在的问题

植树造林难度逐步加大。玉门属于沙区县,林木立地条件差,不宜成活,因此大部分区域植树必须挖换土、保证水分供应。继而提升了造林成本,增了造林难度。水资源分配方面,由于造林工程多属公益性事业,几乎没有经济效益,而我市生态用水实行总量控制,无法满足当前大规模绿化造林的需要,势必造成林木管护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造林主体的造林积极性和林木成活率。

(二)管护难度逐年加大。林业上经常讲“三分造七分管”,造林成活后每年还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巩固造林成果,仅水费一项每年就要投入100-150元,否则就可能全军覆没。但抚育管护方面的项目仅有森林抚育项目和退化林修复项目,补助标准低,项目实施难度大,制约后期管护工作,影响了林业工程效益的发挥。

四、对策建议

(一)落实矿山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政府与矿业权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按照“边开采、边保护、边修复”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修复原则,实现矿山生态修复动态化。督促矿山企业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不断改进技术工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提高矿山开发利用水平。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支持矿山企业技术、工艺和装备改造。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对低品位矿石选冶技术、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尾矿低成本再选,利用固体废石制备砂石骨料、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胶凝回填利用,提高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三)科学开展植树造林。在全市各乡镇、单位政策性提倡并鼓励“老林带管护林相好、新营造精品林成效高”的举措,不论是三沿一部绿化提升或是城乡集镇绿化造林,都应向高标准看齐,集中绿化地点、集中资金(含项目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管护。采取逐年、逐村、逐条、逐块的方式开展集中造林、集中管护,改善各处均摊任务的方式,栽后招纳专门的团队进行管护,集中力量实现造一片、绿一片、美一片的生态效果。同时,逐步改善“唯水养林”的原始管理状态,实现生态林也要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理念,管护措施中应有施肥措施。

(四)严格项目管理机制。项目选址既要考虑碳汇、生态旅游、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多重效益,又要选择水、土条件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求的区域,还需认真研究、多部门发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定期对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把造林项目补助资金集中用于生态造林中。深刻认识到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是推进生态文明、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的重大举措,对贯彻落实市委生态立市战略、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构筑国家西部安全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