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工作动态
中国三北工程: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实践
内容来源: 2021-12-2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http://www.forestry.gov.cn/sbj.html


2018年,三北工程建设四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三北工程建设是同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经过40年不懈努力,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与改革开放一同启动的重大生态工程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沙逼人退,水患频发,满目苍夷。失去了绿色的呵护,三北人民不断遭遇生存危机。1979年3月3日,新华社发布电讯稿《风沙紧逼北京城》,反映了数次沙尘暴席卷北京,波及大半个中国的严峻形势。

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紧要关头,1978年11月,与改革开放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体系,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的序幕。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亿万三北人的命运。自此往后的40多年间,亿万人民群众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绿化祖国的行动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绿化美化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经过40多年持续不懈的建设和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三北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三北工程始终牢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绿色屏障”不断巩固。40年造林保存面积达4.52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森林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3.3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67%。

绿色经济不断发展。超3000万公顷农田得到有效防护,促进粮食年均增产1000多万吨。年产特色林果4800万吨,产值达1200亿元。

“清污”能力不断增长。三北工程40年生态系统固碳累计达到23.1亿吨,相当于1980年至2015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2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北人民充分继承和发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改善生存环境的强烈愿望化为建设绿色家园的不竭动力,不屈不挠,奋力前行,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成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持久精神动力。

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作为我国启动实施的第一项生态工程,三北工程在生态工程建设理念、生态治理模式等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三代建设者们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在茫茫荒原造林115万亩,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宁夏中卫的建设者们在长期的治沙实践中发明并成功运用“草方格”固沙法,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在土地沙化地区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并通过人工生态系统改造沙化土地的成功典范。

2019年2月11日“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介绍: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所有绿叶面积增加中,第一名中国贡献了至少25%。中国新增绿化面积达到了四分之一个亚马逊雨林。

三北工程建设的成功实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奖章;2018年,获得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最佳实践奖。

三北工程为全球旱区生态治理贡献了东方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群众追求绿水青山的愿望更加强烈。

今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应对气候变化、践行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久久为功,持续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将始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与世界同行,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宣传处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