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推进荒漠化防治和“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林草局关于开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模式专题调研工作安排,在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来临之际,三北局甘肃民勤蹲点调研组深入民勤县防沙治沙一线现场开展调研活动。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建国以来,历届民勤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一代又一代民勤人持之以恒战风斗沙,矢志不渝改善生态,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
调研组一行分别赴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虎口、石羊河林业总场、三角城机械造林林场等地进行调研考察。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位于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警示教育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展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民勤人民抗击风沙的光辉历程,集中体现了“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
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民勤县境内的荒漠区域内,东北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环绕。保护区以保护极端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古人类文化遗址为主要对象,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荒漠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三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项目落地连古城保护区,项目投资200万元,建设时间为2021年,建设任务是在三角城保护站辖区南场作业站以南及南场作业站西北区域实施退化防护林修复4000亩。
民勤县老虎口因风沙暴虐,狂风吹起时,飞沙滚石,如老虎般怒吼而得名。老虎口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全长37公里,沙漠面积达17万亩。2008年,民勤启动实施老虎口大规模治理工程,历时两年,完成“沙障+梭梭”模式工程压沙造林10万亩,滩地造林4.6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2.4万亩,建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0.2万亩,试验示范稻草、土工编织袋、黏土、尼龙网、卵石、玉米秸秆、生态草垫等沙障设置技术9项,治理区植被盖度达到36%,沙丘顶部土壤结皮初步形成,周边生态逐步恢复
石羊河林业总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夹缝地带,于1964年建场。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后,石羊河林场列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历经40多年的艰苦奋斗、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治理沙化土地面积6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10个百分点,使绿洲内沙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有效地保护着民勤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石羊河林业总场在多年的治沙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科技贯穿于治沙造林的全过程,探索出了采用“固身削顶,截腰分段,前挡后拉”的固沙造林技术,即先再沙丘迎风坡2/3以下坡面设置粘土沙障,同时在沙障内栽植耐旱灌木如梭梭林,沙障以上下削形成扇面,第二年后分2-3期在背风坡造林,使流动沙丘完全固定。累计压设粘土沙障1670千米,营造以梭梭为主的灌木林1.12万亩,取得了沙丘50年长期稳固不移的治理成效。
三角城机械造林林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因场部南面三角城遗址而得名。截止目前,三角城林场已完成人工造林10.6万亩,封沙育林(草)13万亩,有效治理风沙口9个,封育区植被覆盖度由10%提高到41%以上,在西沙窝、红沙梁、西渠段建成了一道长25公里、宽1—5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庇护了沿线的红沙梁、西渠等乡镇48个村的15万亩农田免受沙患,充分发挥了国营林场在造林绿化中的骨干主力军作用。
调研组认为,民勤通过40多年的防沙治沙,营造了稳固的绿洲防护体系,保障了民勤绿洲的安全生存和发展,同时,民勤在多年的治沙过程中总结探索出一系列措施和经验,成为三北工程建设和全国防沙治沙的先进典型。三北局调研组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专题调研要求,针对土地荒漠化、草原“三化”等问题,研究落实防沙治沙、科学绿化等的组织机制、修复模式、技术措施与支撑保障,充分发挥三北工程在推进民勤防沙治沙和生态示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民勤真正从沙漠变为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