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创造了绿色奇迹的工程,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一道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这是一项收获了绿色希望的工程,亿万群众在荒山黄沙中找寻到出路,获得了财富。这就是中国的三北工程,被誉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从“防护林体系”到“绿色生态屏障”
作为我国第一个启动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实施,至今已走过44个年头。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期限从1978年至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是一项规划近百年的跨世纪工程。
三北工程启动之初,基于当时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的状况,将三北防护林体系定义为一项以营造林为主的林业工程,提出“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大力造林育林,建成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方针,主要建设任务是造林、森林经营和多种经营。
40多年来,三北工程始终以建成“防护林体系”为目标,保护着三北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林业部门,组织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用心血和汗水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三北五期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东北华北平原农区、风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北荒漠区四大分区的不同功能定位,突出重点、规模治理,在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沙地和黄土高原等地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宏大的绿色基地,巩固和发展了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副局长张良介绍:“五期工程期间,工程建设更加注重自然修复,更加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合理分区、精准施策。建设方式实现了由单纯的营造林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建设方向实现了由防护林体系向绿色生态屏障转变。”
防护林意味着防御和保护,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生态环境的严峻。屏障意味着保障与呵护,彰显了新时代三北工程利国利民利长远的新功能。从防护林体系到绿色生态屏障,不变的是绿色基调和出发时的初心,改变的是把握时代脉动和肩负的使命。
示范项目带动工程高质量发展
10年来,三北工程先后启动实施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精准治沙、退化林修复等重点项目,对转变工程发展方式、推进工程规模治理、提高工程建设
成效发挥重要示范作用。针对工程建设四面出击、零敲碎打、遍地开花的发展方式,三北工程先后启动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截至2019年底,项目完成营造林1017.63万亩。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项目引领工程建设走上了基地化、规模化的发展
道路,工程建设呈现出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发展势头。
辽宁省依托科尔沁沙地南缘百万亩基地建设,主攻困难立地荒山造林,在辽宁、内蒙古600公里省界筑起了一片片、一道道的绿色屏障,生态建设在辽西北实现了新突破。
针对三北地区防护林老化退化加重的趋势,三北工程将退化林修复改造纳入工程建设内容,并逐步覆盖整个工程区。五期工程期间共完成退化林修复50.36万公顷。三北工程退化林修复实施以来,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技术标准、修复模式、管理制度、政策机制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构建了模式,为加快工程区退化林修复提供了重要支撑。
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在杨树局的引导带动下,通过科学修复,在同朔地区形成了区域性结构合理、林分稳定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扭转了防护林退化的态势,使退化林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
力,保持了防护林体系旺盛的活力和发展态势。
面对黄土高原坡陡沟深、地表破碎、地势起伏不平的地理环境实况,2013年,三北工程启动30个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按流域、分山
系整体推进,规模治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5年完成治理流域254个,治理面积354.9万亩。
陕西在实施好三北工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的同时,启动实施了一批地方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减少,入黄泥沙年均减少2.8亿吨。
针对三北工程防沙治沙成果巩固难、重点不突出的问题,2017年,三北工程30个精准治沙项目启动,在过去防沙治沙任务的基础上,推行“六精准”治沙模式,带动防沙治沙工作逐步走上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轨道。截至2020年11月底,精准治沙重点县共完成建设任务260.13万亩。
甘肃省民勤县针对流动沙丘区采取“草方格沙障+梭梭”的造林方式,假砾石滩地采取“穴状整地积沙+落水栽植”的模式进行造林,推广开展“低密度造林+人工种草”的治理模式,促进林草融合发展。
“据三北五期工程评估结果显示,重点项目完成营造林面积占完成营造林总面积的42.04%,且营造林质量明显好于一般造林,对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的示范效果。”张良说。
十年奋斗三北大地山河巨变
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三北工程为此作出了卓著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工程区营造林以每年千万亩的速度推进,国土绿化步伐显著加快。据国家林草局统计,三北五期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527.12万公顷,40多年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四期末的12.40%增加至五期末的13.84%。
河北省通过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较工程启动前提高了4.68个百分点,达24.79%,森林资源净增量为22.12万公顷。按照人工造林70%成林率测算,五期工程造林预期成林面积18.02万公顷,森林净增量贡献度为81.5%。
张良说:“三北五期工程建设期间,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进程明显加快。累计前四期工程建设成效,工程区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45.59%以上的农田实现林网化,61%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山西省通过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北部风沙区的防风固沙林、吕梁山中南部的水土保持林、汾河上游的水源涵养林、沿黄地区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平原农区的农田防护林等五大区域性防护林工程已基本形成,在晋西地区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使150万亩农田得到有效庇护,400万亩沙化土地和10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聚力发展特色林副产业,三北五期工程营造的经济林保存面积约26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约340万吨,年总产值达40.8亿元。经测算,五期工程完成的营造林每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总值可达964.55亿元。
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带动新疆林果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新疆林果面积达1860万亩(不含兵团,下同),产量达850万吨,产值达550亿元,基本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一区三带”林果优势区。目前,新疆林果主产区的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占总收入近30%,若羌、温宿等部分主产县市高达60%以上。
三北工程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全国森林资源第九次清查结果显示,三北工程区人均森林面积为0.26公顷。在工程建设40多年历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和绿色发展典型,铸就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核心的“三北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北工程建设的关心关注和指路领航。10年来,三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了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三北的磅礴力量。
“三北工程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新时代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良说。(宣传处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