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扛起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政治责任,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并立足区域荒漠化现状,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因害设防,高标准谋篇布局。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甘草梁位于保护区渥洼池湿地西侧,南北长约4.6公里,东西宽约2.2公里,由来自库姆塔格沙漠前沿的流动性沙丘累积而成。甘草梁地处沙漠腹地,年均降水量不足40 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0多毫米,属典型的暖温带极旱荒漠气候类型区。近些年来,随着社区村镇人口急剧增长和高耗水农作物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得阳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地表河断流致大量湖泽湖泊消失,流域湿地和周边林草地跟着萎缩,致甘草梁灌林草地逐渐萎缩至消失,以致绿退沙进,绿洲沙化、荒漠化、盐渍化程度加剧。
从连续多年的监测数据看,甘草梁流动沙丘平均每年以0.61~0.93米的速度向渥洼池湿地移动。沙坡头每行进约1米,会有数十亩草地被掩埋,同时流沙触及草地的生命力急剧下降,大面积的沙生植物退化并逐渐死亡,加剧了草地的沙化和荒漠化进程,也为流沙的大步前行提供了温床。而沙坡头现距离湿地水域最近地方不超过300米,任其继续移动,不但对刘家井子上万亩的草地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会直接威胁渥洼池水源地安全,以及162种候鸟栖息繁殖地的安全。
自2020年起,阳关保护区结合实际,凝聚共识,提出建立阳关湿地“三道防线”生态隔离带的治沙保护思路,正式拉开甘草梁沙害治理的序幕。起初,在湿地边沿恢复植被,栽植胡杨、沙枣灌木林带3公里,实施滴灌、喷灌补水,平茬复壮芦苇2.4万多亩,提高植被盖度,强化植被体系,形成阻沙带。随后,在湿地外围流动沙丘区域实施“草方格+梭梭”压沙,建设草方格4000亩,在草方格内种植梭梭1270亩,形成固沙带。最后,在流动沙丘外围过渡地带定植胡杨和梭梭林带500亩,形成挡沙带,阻断库姆塔格沙漠来沙,全面治理流沙对阳关湿地的侵蚀。据监测,项目实施后,流动沙丘后退至少2米以上,初步形成了“敦煌阳关渥洼池湿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治沙模式”。
近五年来,阳关保护区以湿地项目为依托,公众参与为基础,勇担使命,久久为功,在甘草梁以西的风沙口推广使用新型阳沙网沙障、草方格治沙、戈壁客土造林、滴灌节水造林、梭梭水钻栽植等治沙造林技术,使林木成活率大幅提升,加快保护区防沙治沙工作进程。并通过采取生物治沙、封育保护、工程治沙等多种治沙措施,使甘草梁沙害区及风沙口80%的移动沙丘得到基本控制,10个危害严重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在库姆塔格沙漠前沿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保护区已在沙害区累计实施草方格压沙6500多亩,恢复锁边植被4750多亩。从空中俯瞰,在甘草梁和黄水坡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纵横交错的草方格排列整齐,新植和恢复的锁边林将沙丘分割、锁定,一片长约3公里,宽约2公里的绿色屏障正在形成。为阳关保护区坚决打赢库姆塔格沙漠前沿的生态保卫战,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阳关保护区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北”工程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持“三绿”并举,聚焦重点沙害区域,铆定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目标,全力打造科学治沙、系统修复、以水定绿、联防共治“四个示范样板”,不断书写绿满阳关的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坚决打好库姆塔格沙漠前沿的生态保卫战,让绿色家底更厚、西部生态屏障更牢!(敦煌阳关管护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