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现有森林面积3.57亿亩,草原面积8.15亿亩,湿地面积7300万亩,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第四位,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8.89亿亩、沙化土地5.97亿亩,分别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14%和33.66%。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各族群众持之以恒、接续奋斗,累计完成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5亿亩、年均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2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先后4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都对内蒙古生态建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今年6月份考察我区时特别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开篇点题,明确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今年以来,全区林草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林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生态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在全国“三北”相关省区率先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过程稿),精心策划重点项目,召开4个集中连片现场推进会,动员指导各地快马加鞭、大干快干,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2023年累计完成造林556万亩、种草1817万亩、防沙治沙950万亩,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49%、140%、151%,特别是防沙治沙面积比2021、2022两年平均治理面积超出240万亩以上。二是林草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在保护上,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建立“林长制+重点工作”机制,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区3.8亿亩草原落实禁牧制度,5.9亿亩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贺兰山、大青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工作完成实地评估。在监管上,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自治区森林公安机关在授权期内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极大缓解了改革期林草行政执法“空窗”问题,在全国做了很好的示范。调整划定基本草原7.3亿亩,制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方案》。在打击上,持续开展“绿盾行动”“清风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等专项整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反馈问题整改取得积极成效,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清仓见底。三是林草灾害防控成效明显。扎实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行动,实现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防火督查全覆盖,2023年全区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53起,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5996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33%。深入推进林草系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下一步,自治区林草局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和落实好国务院《意见》,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更加富有成效地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不可破。
一是厚植“北疆绿”,久久为功推进生态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为抓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黄河“几字弯”攻坚区、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5大区域重点实施好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开展“黄河安全保卫战”“首都沙源歼灭战”“河西走廊绿洲保卫战”等12大战役,力争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05亿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70.79%,高于全国3.79个百分点。2024年推动国家率先在我区启动实施一批“三北”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在蒙辽、蒙冀、蒙宁、蒙甘等区域安排实施一批联防联治重点生态项目,指导各盟市因地制宜谋划打造一批防沙治沙工作亮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做好回应总书记讲话一周年工作。深入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光伏治沙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加快制定光伏治沙的生态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严格考核验收,确保“治一片、成一片”,产生“1+1>2”的效果。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与国企、央企和公益组织等合作开展防沙治沙,不断拓宽生态建设投融资渠道。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积极探索先建后补等模式,鼓励引导更多农牧民直接参与防沙治沙,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加快推进三大标志性战役片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生动展现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生共享的经历。
二是筑牢“北疆绿”,全力以赴护好林草资源。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强林草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全区各地逐步恢复基层林工站,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草有人护,不断提升林草资源监管能力。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建立草原网格化监管机制,明年在全区10个盟市开展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试点旗县超载率降至10%以下,带动全区整体超载率从2023年的12%降至11%。持续巩固林草专项整治成果,严厉打击各类毁林毁草和违法占用草原林地行为,坚决防止破坏林草资源问题的发生。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建设,加大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边境地区等高火险区防火道路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等工作,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三是用足“北疆绿”,千方百计做强林草产业。坚持把发展产业与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优“特色林果产业、草产业、林草中药材产业、森林食品产业、木本粮油产业”五大特色产业,提升“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林木种苗花卉产业、木材加工产业、林下养殖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培育“灌木资源利用产业、林草碳汇产业、国家储备林产业”三大潜力产业,构建“5+4+3”现代林草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到2030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着力发展林草碳汇经济,推动出台《自治区森林草原碳汇管理条例》,加快建立林草湿生态系统碳汇计量、评估和核算技术体系,制定林草碳汇项目管理制度和地方标准,加强林草碳汇和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先行先试开发碳汇产品并实现交易,打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通道。
四是激活“北疆绿”,坚定不移深化林草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集体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集体林权收储试点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推进国营新华林场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林场,推动国有林场与种苗基地融合发展,切实发挥国有林场在“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中的阵地作用。持续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推动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实现试运行,加强种苗基地建设,为打好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提供苗木保障。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推动全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提质扩量。扎实推进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巩固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保值增值。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办理效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精简审批事项,以林草高质高效服务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