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原则,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沙治沙办法路径,总结推广了“以路治沙”防沙治沙新模式,通过建立沙地生态治理纽带,贯通沙地交通线,促推防沙治沙规模和水平提升,在全区防沙治沙中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1997年,内蒙古第一条穿沙公路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建设。通过修建穿沙公路,将沙地切割成块,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繁荣地区经济、带动农牧民致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了“开通一条穿沙公路,治理一片沙地,建设一条生态带,造福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将工程建设与防沙治沙相结合,探索出了“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的科学治沙模式,沙漠边缘形成生物阻隔带,沙漠中进行切割治理,沙漠腹地建设沙漠绿洲、绿岛,逐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效。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以S216交通干线为轴,加强公路两侧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建设长130公里以柠条为主的生态林草带,有效的阻止了风沙东越南进。乌审旗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新建布日都嘎查阿如柴达木牧业社20.1公里农村公路,2023年,增修努克庙至布日都嘎查查干陶勒盖牧业社公路21.144公里,采用“穿沙连户”模式,分割沙漠,公路两侧配置沙障,配套实施沿线绿化项目,锁住风沙。
赤峰市翁牛特旗结合主要交通干线,形成沙地公路网,将沙区群众成功转移出来,让治沙物资、治理措施进入沙漠腹地,将沙地切割成块,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格局,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双赢。2003年以来,先后开通白新线、响道线、图哈线、都拉线、苏都线、罕都线、响浩线、乌白线、阿浩线等穿沙公路13条,总里程398.5公里,“五横八纵”的以路治沙体系已经形成,累计投资4.05亿元,完成公路两侧沙地治理330.9万亩,切实改善了沙区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沙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了群众治沙致富的积极性。
通辽市奈曼旗以常兴穿沙公路为轴线,逐渐向两翼扩展,进行综合治理。在流动沙丘埋设机械沙障,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网片结合,道路两侧各200米范围内,栽植樟子松、火炬、五角枫、柠条等树种为主的乔灌混交林,治理区域长度137公里。截至目前,利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资金、森林植被恢复资金及农牧民投工投劳,累计投入21650万元,已完成64万亩治理任务。通过综合治理,穿沙公路两侧的流沙得到有效固定,植被盖度迅速提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为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树立了典范。